第七十一章 身份证可以选号吗?(1 / 3)

逆流大时代1977 地狱伯爵 1090 字 10个月前

上午九点,尖沙咀警署正式**身份证,每个人脸上露出开心幸福的笑容,有了身份证也可以安心的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叶华荣想起身份证无语苦笑,现在全球唯一有正式身份证的国家是新加坡,其他所有国家都是没有身份证的。

当然二战时期全球不少国家都是有身份证的,主要的作用就是发放口粮、征兵以及核对死亡士兵个人信息,战争结束也都陆陆续续废除。

香江这边以前也是没有身份证一说,1949年之后,涌入香江的人太多了一些,因为一些原因开始发放身份证。

第一代身份证其实就是做了一次人口普查,二战前香江人口约170万,二战时期人口不到50万,1950年人口大概220万。

二战时期差不多就是人口的洗牌,战前的富商们出国不再回来,战后的富商基本都是来自南方的沿海城市。

1960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香江开始更换第二代身份证,涌入香江的难民太多了些,要再次进行人口普查。

第二代身份证是胶面身份证,正面是人像和拇指印,背面则是简单的个人资料,儿童身份证只有名字。

经过第二次的人口普查,1960年香江人口达到307万,不过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人口在不断的快速增长。

1973年,香江开始更换第三代身份证,人口普查结果是424万,随后立即出台了垒球政策,真的不能再接纳太多难民。

为什么不停止向难民发放身份证?

1962年对面关卡放水半个月,30多万难民涌入本地,正当要把这些难民遣返回去的时候,海外的华人掀起了国际舆论抨击。

1972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香江的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陆陆续续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本以基础的半导体电子业为主。

按照麦乐浩的发展思路,半导体行业压根没有新加坡什么事情,新加坡完全是照抄香江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香江市民怀念麦乐浩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根本上为香江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垒球政策至少为那些难民提供了一丝机会。

1974年那是什么情况,全球石油危机和全球粮食危机一起爆发,欧美日在进行产业转移,而香江何尝不是在向电子、金融、商业转型。

麦乐浩1971年出任港督,1975年超过百万市民请愿麦乐浩继续担任港督,卸任的时候已经66岁,成为在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