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民苦(1 / 3)

逆流大时代1977 地狱伯爵 1105 字 10个月前

叶华荣走出了窑洞,一阵刺骨的冷风钻进胸口,10月份的黄土高原已经冷了下来,整个冬季也是格外的漫长。

叶华荣走进厨房的小窑洞,五平方的窑洞里堆满了柴火,水缸里盛满了公社挑来的井水,锅里还冒着热气,柴火燃烧的声音时常响起。

一身破旧的衣服在柴火旁边烤着,也是前些年自家织出的老土粗布,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多次洗过也早已褪色。

一双旧绿胶鞋早已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黄麻绳,一只鞋帮上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一直脚后跟缀补着一块黑布补丁。

灰色的裤子也是前两年缝的,叶华荣虽然瘦的皮包骨头,但是也长到175的大高个,裤子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小腿上。

叶华荣看着身上穿的衣服,瘦小的身子也撑不起父亲之前的衣服,松松垮垮的衣服、裤子也的确四处漏风。

妹妹叶雪梅上身衣服有五六个补丁,下身的裤子早已被几个大补丁连成一块,鞋子也是由小衣服做成的。

这个年代真是够不容易的,家家户户吃个四成饱就不错了,哪有闲钱去买衣服,也都是自家织出的老土粗布。

这年代农民是不允许外出打工的,所有人都在公社的生产队工作,收入也是按照工分来计算的。

一个整劳力劳动一天为10分工,也有不足10分工的,踏入生产队劳动及老弱病残的少部分人,他们大都为85分或8分工,比其他硬劳力略低一点。

农活特别忙的时候,队长也会安排社员们打早工、打晚工,早工、晚工再各加1分工,如除田间地头及沟边杂草、砍高粱、掰苞谷、晚上棉花田里点灯捕蛾、早上收蛾子、禾场收粮食等农活。

这样一天下来可挣12分工,每天下午的后半时间由生产队记工员到劳动现场逐人登记不误,社员如果是对自己每月的出工天数有疑问,也可利用闲时或者是阴雨天与记工员进行核对。

到了年底并由生产队会记、出纳、记工员三人根据队里这一年的农业收入及队社员工分的总数进行核算,并核算出每个工价划多少钱。x33

有工价高的生产队、也有工价低的生产队,陕北一个工价在一毛以上就算高的了,五分钱的工价也是非常稀有,甚至还有更低的就是两分、三分钱一个工价。

劳动力多的家庭收入会多一些,劳动力少的家庭(小孩、老人较多)负担较重,不但收入少,很可能还会面临超支,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每天早上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