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一触即发(下)(1 / 3)

北直隶,京师。

自从"陕西民乱"的消息于京中发酵之后,官场的气氛便是变得有些诡谲起来,不少曾经历过山东白莲教首徐鸿儒起义的臣子皆是忧心忡忡,唯恐重蹈昔年之覆辙。

不过随着天子一系列应对措施于紫禁城中传出,众人不安的情绪也随之缓解了不少。

但前日清晨,一则自南直隶而来的消息迅速以星星燎原的趋势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掌握大明经济命脉的运河沿岸好似有乱匪出没,令大明京师再度紧张了起来。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京师百万官民的日常用度皆是依靠这运河,乃是大明当之无愧的经济命脉,牵扯到无数人的神经。

这两天,包括英国公张维贤在内的一众勋贵重臣皆是迫不及待的上书天子,请求令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弘基领兵"平乱",尽快肃清运河沿途的乱匪。

毕竟这贯穿南北的运河不但承担着京畿之地的"给养",更与皇亲国戚,衮衮诸公们息息相关。x33

凡是在大明稍有些脸面的人物,谁家府中没有点生意?谁家不靠着运河吃饭?

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紫禁城中的天子并未顺承"民意",令魏国公徐宏基领兵平乱,而是将这些如雪花一般的奏本留中不发,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如此局面下,乾清宫暖阁内的宫娥内侍皆是处处透着小心,免得触怒天子。

此时的乾清宫暖阁门窗大开,角落处还摆放有几个冰盆,大明天子朱由检身着一身轻便的常服,正面色平淡的翻阅着手中的奏本,好似完全没有将外间的惊天巨变放在心上。

不同于淡然自若的朱由检,随侍在侧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及御马监提督曹化淳两位大裆则是显得心神不宁,额头上还隐隐有汗渍渗出。

"今天又谁又来宫里了?"

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朱由检将手中的奏本搁置在一旁,又是"劝谏"朝廷即刻令魏国公徐宏基出兵,肃清乱匪,以保运河安危。

"回陛下,除了昨日的那些勋贵之外,十王府中的三位王爷,也递了话进来"

闻言,司礼监秉笔王承恩便是躬身应是,声音虽然还算平淡,但眉眼之间的急切之色却是更甚。

贯通南北的运河不但是朝廷的经济命脉,更是牵扯到京中无数勋贵,皇亲国戚的生意,每耽搁一日,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

这不,就连三位"皇叔"都坐不住了。

"呵,"淡笑一声,朱由检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