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野心家(上)(1 / 3)

自延安府城向东而行,沿着官道行至两千余里,便到了以富庶而闻名天下的苏州府。

这里不但是掌握大明经济命脉的江南重镇,更是"东林君子"的发源地,曾经于万历朝及天启朝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东林书院"便是扎根于此。

无数"东林君子"自此地而出,继而于大明各地"发光发彩",苏州府自然而然便成为了无数读书人心中的"圣地",每日都要慕名而来的读书人前往东林书院求学。

虽然两千余里外的陕西大地正是饿殍遍地,一幅人间炼狱的模样,但安逸富庶的苏州府却是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不但街面上行人如织,城外运河的码头附近更是人声鼎沸,源源不断的船只于此地靠岸,为这座城池源源不断的注入生机。

待到入夜,已然喧嚣了整整一日的苏州府城终是陷入了久违的沉寂当中,除却运河沿岸还亮有点点灯火之外,城中可谓是一片漆黑。x33

沿着苏州府城的中轴线一路向南而行,越过府城中最为奢华的苏州织造衙门之后,便隐约可见得一座座规格齐整,气派不已的宅院。

自古以来,苏州本地的"苏绣"便以高超的技艺,精良的质地而闻名于世,故而待到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便在苏州,南京,杭州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专掌丝织品织造事宜,以供皇室消费。

因为"织造太监"均是出自宫中,乃是天子心腹的缘故,由他们亲自督建的"苏州织造署"便成为了城中最为显赫的衙门,甚至比另一端的"巡抚衙门"还要气派不少。

眼下这些气派不已的宅院能够靠近苏州织造署而营建,足以体现其背后主人的身份不同。

事实上也却是这样,能够在此居住的皆是有权有势之辈,要么是城中有数的织造大户,要么是曾经独领风骚的致仕老臣亦或者与国同休的勋贵。

不过后两者多数以此地为"外宅",并不久居于此,故而此地的居住者仍多以本地的织造大户为主。

在诸多鸦雀无声的宅院中,有一座门楣瞧上去像是刚刚刷新的府邸至今还亮有点点灯火,隐隐约约还传来些许的争吵声。

虽然早已到了朝廷的"宵禁",但城中那些负责值夜的士卒们自然不会自讨没趣的来此地巡察,更别提这座府邸高挂的匾额上,上书一个"钱"字。

在南直隶这片地界,姓"钱"的富商不在少数,有些据称还是"吴越"国的后代。

但在苏州府,若是提到"钱"府,上至城中官员,下至贩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