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京营观兵(1 / 3)

二月初的京城已然有了些许暖意,城外的积雪也渐渐开始融化,泥泞的道路也通畅了不少。

趁着今日天气正好,大明天子朱由检早早的便领着一众心腹,越过恢宏的宣武门,直奔城外的京师大营。

这几日,来自辽东的奏本接连不断,虽然阐述内容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无外乎几个字:辽东建奴蠢蠢欲动,战事将起。

如此剑拔弩张的局势下,朝野中的衮衮诸公们迅速从年节的喜庆气氛中走出,开始全身心的备战。

在朱由检的影响下,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时隔半年有余,再一次将重心放在了千里之外的辽东战场。x33

京城诸多有司衙门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由王在晋和毕自严分别坐镇的兵部和户部,但因为"军器局"的筹建,原本在六部中存在感颇低的工部也开始发力,终日人满为患。

朝中臣子尽忠职守,朱由检也没有放松,每日处理完奏本之后,便是在一众心腹的簇拥下移驾城外京营,检阅军队。

"大明万胜!"

"杀!"

旌旗猎猎的校场中,士卒们骤然响起的喊杀声猛地打破了此间天地的宁静,也将在空中盘旋的飞鸟惊飞。

早已搭建好的高台之上,大明天子朱由检一身戎甲,手中还紧握着一柄短剑,望着校场中嘶吼的士卒,面露满意之色。

秦良玉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忠贞侯",在她的整饬下,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原本犹如散沙一般的京营士卒便猛然焕发了新的生机。

虽然知晓校场中的这几千名士卒定然是自神枢营和五军营中刻意选**的精锐,但这声势的确颇为骇人。

朱由检虽然不通行伍,更没有上过战场,但在秦良玉,曹化淳等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有了些许见识,知晓眼前的这群士卒已然具备了一丝战力。

至少与数月前的"游兵散勇"相比,已然算是难得的精锐了。

"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来京营才是。"

望着校场中猛然变换阵型的士卒,高台上的朱由检暗自颔首,在心中打定主意。

早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便有人喊出了那句影响了后世无数人的至理名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虽然此话有失偏颇,但细想之下却也颇有道理,朱由检不愿也不甘重蹈"前世"的覆辙。

观武许久,许是被校场中士卒的情绪所感染,一向沉稳的大明天子竟是豪气陡生,猛然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