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朝会(下)(1 / 3)

"陛下,臣有话说。"

不多时,始终沉默不语的阁臣李国普终是在殿中众臣复杂的眼神中向着御座之上的天子微微躬身,引得正在窃窃私语的众人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嘴巴。

无论次辅施鳯来立场如何,其终究是内阁首辅,身份尊贵,寻常御史言官可没有资格与其"针锋相对",如今只能指望这位一向以"忠厚"著称的阁臣了。x33

万历三十五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国普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并得到了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的赏识,继而于万历四十年调任太子府的属官右春坊,与战战兢兢的太子朱常洛有了更多的接触。

因为有了这段"香火情",太子朱常洛刚刚继位,便是将李国普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对其委以重任。

虽然李国普并非出身"东林",但无疑也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魏忠贤权欲熏天的时候,这位阁臣也曾屡屡违背他的意愿,甚至公开驳斥。

见得李国普亲自下场,本是有所颓势的东林官员纷纷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眼眸深处涌现着一抹疯狂;而好不容易才鼓起些许斗志的"阉党"官员却是如丧考妣,难不成大势已去?

不需要鸿胪寺官员维持秩序,偌大的皇极殿顷刻间便是安静下来。

深吸了一口气,李国普侧身出列,动作虽然迟缓,但却坚定无比,令得皇极殿中本就诡谲的气氛愈发凝重。

默默的行礼过后,李国普眼神坚定的看向御座之上的天子:"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不断,正值风雨飘摇之际,绝不可坐视"党争"再起。

"当以陛下圣谕,乾纲独断。"

言罢,也不待御座之上的天子有所反应,他便是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全然不顾周遭脸上满是惊愕之色的袍泽。

自天子继位以来,他位于长安大街的府邸便是人满为患,每日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知几何,但这些人的目的却是异常统一,希望能够说服他这位阁臣一同"拨乱反正"。

首辅黄立极尚未离任的时候,便是曾提点过后,切勿被有心人蛊惑,刚刚工部主事陆澄源及次辅施鳯来针锋相对的言论更是令其下定了决心,如今的大明绝不可重蹈神宗末年党争的覆辙。

如今的大明已是经不起折腾了。

攘外必先安内,唯有保证内部的统一,大明才有中兴的希望,倘若魏忠贤一倒,几乎可以预见到一场有明以来,规模最大的清洗便会于崇祯朝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