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子鹰犬(1 / 3)

八月二十五。

因为"事急从权",信王朱由检已于昨日于在百官的劝进下,在皇极殿正式继位,年号定为"崇祯",成为大明第十六位皇帝。

大行皇帝朱由校的梓宫已然被搬到了专门停放皇帝灵柩的仁智殿,朱由检便是名正言顺的"入主"象征着大明最高权力的乾清宫中。x33

此时的朱由检正斜靠在颇为宽大的龙椅上,盯着手中的一封奏本,表情若有所思。

奏本乃是内阁所上,事关大行皇帝朱由校的身后事,请谥天启皇帝为"熹总"皇帝。

事关自己皇兄的身后事,朱由检这两日倒是下过不少功夫,自秦皇统一六国以来,从未有皇帝用过"熹"这等谥号。

但"熹"与"僖"同音,旧唐那名引得黄巢起义,王仙芝起义,令得唐王朝支离破碎的皇帝李儇最后便是得了个"僖"的谥号,史称唐僖宗。

回想起自己皇兄党争的这几年,外有辽镇局势日渐崩塌,内有土司乱上作乱,甚至就连白莲教也是不甘示弱,于天启二年在山东揭竿起义,其教首徐鸿儒更是自称中兴福烈帝。

天启一朝,的确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不断,自己皇兄最终能够落得"熹"这个中谥勉强也算可以向自己的皇嫂交代了。

幽幽一叹,朱由检拿起朱笔,自内阁的奏本上盘桓了少许,终是落笔,随后将其搁置在一旁,脸上的表情有些深邃。

"陛下"

见得朱由检心情不佳,心腹太监王承恩本是不愿打扰,但一想到天子的交代,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低声呼唤。

"嗯?"

闻言,朱由校缓缓睁开双眼,扫视着身旁这个与自己一同"殉国"的老太监,眼神有些复杂。

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克明廷首都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最终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终结了自己的性命,彼时陪同他一同赴死的只有这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

"陛下,魏公公到了"

虽然随着朱由检登基,自己这位信王府的总管太监也是随之"水涨船高",但面对着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王承恩仍是觉得气势不由自主的便矮了一头。

"传吧。"

见得王承恩如此反应,朱由校便是眉头一皱,难怪后世曾有学者认为王承恩"忠心有余,能力不及忠贤万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检渐渐意识到了"东林误国",故而开始如同他的皇兄一般,扶持"宦官势力",甚至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