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送君千里,天下何人不识?(2 / 3)

开发,源源不断的财源钱粮通过大运河走向北方。

至于最关键的那一条,自然就是北面西域的丝绸之路!

可以说,长安之所以繁盛到了如今的地步,丝绸之路就是重中之重,可是吐蕃也对此十分的觊觎,对西域诸国一直在虎视眈眈。

不止是为了显示大唐的武力,更是为了护住丝绸之路的顺畅,设立一个真正安全的安西都护府,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事情。

与吐蕃一战也是必然的事情。

这是国家的大战略的必然,并非是什么简单的好大喜功,或者是边将为了军功蓄意挑起的战争。

实际上边将挑起的战斗,也不会有这样浩瀚的规模。

正因为是看透了这一点,周清都才笃定不管时局有多少的变化,安西陇右这一战是必然会打起来的,也是早早让李白,高适等人在做准备。

到了今日,也终于是到了他们准备去陇右的时候了!

关乎了自己未来的前程,李白等人这次倒也算是信心十足,不止是因为周清都给的‘六军镜’,还有李白也将他老师赵蕤的那本集合了纵横,阴阳,帝王之术,道家,兵家之长的‘长短经’也拿了出来。

两本旷世之书,几位大才一边学习,一边对照,一边讨论参考。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外界的风风雨雨,一直和他们没有关系,就连杜甫也加入了这场学习当中。

而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几人成长最多的时间。

尤其是李白本以为对自己老师的长短经已经是了然于胸,彻底透彻了其中的奥秘,纵横术亦是掌握齐全了。

结果在高适和岑参等人的讨论下,才知道自己学到的不过是表面皮毛,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理会其中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次李白也是放下了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气,与诸多同好同道学习,迅速的充实了起来。

可以说这段时间,也是这位诗中谪仙彻底蜕变的时日。

想起往日种种的手段,李白也是觉得自己之前真是稚嫩至极,无怪道师一次两次的说自己在国事上,不过是一根烧火棍。

到了如今,李白也依旧觉得自己是一根烧火棍,但起码在纵横术和兵家战阵之法上,已经有了些建树。

时间算一算,也到了差不多。

兵部给出的名帖也是有报到时间限制的,他们耽搁了这么一段时间,自然就得马上赶路了。

一行人干脆就没有想其他的什么,直接跑去了平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