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贵妃有疾(1 / 3)

“有此司农寺,皇家的立身之本才更加牢固!”

见到寿王上奏而来的文书,李隆基满意的点头,对这个皇子他算是真心实意的有些喜欢了,而不是爱屋及乌。

关键是知情趣,不该要的绝不有非分之想。

至于司农寺...给他全权处理也不是坏事,如今新的农具随着他的诏令传播天下,各地都传来了称颂圣天子仁慈大德的上表。

甚至还有地方送来了万民书,感激天子的恩情。

光是这一点,李隆基便觉得给寿王多一些倾斜亦是理所当然。

要知道司农寺可并非李瑁一人之司农寺,乃是整个朝廷的司农寺,有了之前他改进的新农具的标杆在。

这位大唐天子对良种的改良出现,也抱有了极大的期待,甚至听闻已经开始利用什么农家的杂交技术,弄出了不少新鲜的食材出来。

作为技术的验证,下一步就会在粮种上进行类似的技术改造。

因为疆域极大,一地产量大的粮食,可能换一地就产量变低,所以司农寺的方向也不止是普遍高产的粮种,还有各种比如耐寒,耐旱,或者是能抗病虫害的粮种,都有在研究。

可以说,正是因为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也知道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多少的时间,又要投入多少精力,李隆基才不担心寿王李瑁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多少的威胁。

只要真正的投入进去了,那么李瑁就不可能冒着逆天下大不为的后果,放弃这些粮种的研究。

因为只要有所听闻就知道,司农寺这些事情到底是何等的重要,这可是可以真正的流芳百世。

为此,李瑁已经半公开的开始寻找医家,农家的百家中人参与进去,并且给出了承诺会给出他们与当今官员一样的身份,一旦有所成不但可以得爵位,还能命名新的粮种。

虽然有些僭越的成分在,李隆基却也很理解李瑁的做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有些人无法用钱财去打动,那就是名气来招揽,名气也不能撼动,就用天下万民的温饱,总能打动这些高人。

甚至李瑁在进行的提高匠人的地位,李隆基也看在眼里,这在他心中都不是什么大事。

而且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有了新农具一说,加上黄天道人的宣传出的几种不同世道的理论,实际上有识之士都将目光放在了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匠人身上。

因为他们从许多史书当中也发现了,时代的鼎盛变革,实际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