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2 / 3)

城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沾了光,等阶也高了一点。

在这附近有了政绩,也更加容易调任回长安朝廷内。

这位醴泉县令就是张九龄极为看好的一位世家清流,不过没有担任过官吏,而且是治理一方的政绩,以张九龄的性格自然也不会随意任用,反而是给了这位一个机会,来到了醴泉担任县令。

这几年醴泉十分的稳定,租税也交的不少(多数是太平教补贴的),所以已经有消息说要将他调任回长安担任监察御史了。

别看品级不高,这实权却不低。

要知道御史台乃是李唐最高的监察部门,一入中枢就进了这等衙门,已经是极为看重了。

不过越是这个时候,他也知晓后面必然会出现波折,不想那位张相在朝堂势力壮大的,可为数不少。

听到有人呼喊,他看过去正是醴泉主簿,也是他这一派在醴泉的核心人物。

“下官听闻,这次收税可是比以往都动静更大,醴泉的当地世族以及长安朝廷那边...怕还是忍不住了。”

醴泉主簿眼中颇有精芒闪烁,身上比一般读书人多了几分干练的气息,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显然是有了不少好处在身。

“不怕他们不动作,就怕一点动作都没有,如今只是在租税上做手脚反而轻松了。”

“你我这几年也不是毫无准备,等那些家伙搞得民怨四起的时候,再动手处理几个豪强,把多缴纳的田税发下去,弥平那些农户的不满就是了。”

“现在反而是那些家伙搞得厉害些才好...”

对于此事,醴泉县令似乎早已知情,甚至已经安排了反制的手段,可是醴泉主簿看着一脸淡然自信的县令,却生出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这种时候...不应该防范于未然,将事情提前压制才好麽?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他也知道,这时候不要打破上官的计划,否则一旦背后还有什么谋划,那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如他料想的没有错,醴泉县令要搞这么大自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别的想法。

至少醴泉县城内,一干人物的行动他还是有所察觉,尤其是那些太平教的人手...已经做得太过了!

‘本官这次,一定要将他们一举拿下!’

‘这些异想天开的**之徒...’

...

清都观内,各种香气汇聚,尤其是周清都最早烹饪的那道鹿腩肉。

用酒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