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运河(2 / 3)

兴洛长都 冷月一江秋 1070 字 10个月前

运粮,还是从江南运粮,总要四五个月。

战场瞬息万变,四五个月,战机早已贻误了!”

杨坚顿了顿,道:“那要如何应对?”

晋王道:“不走陆路,走水路!”

杨坚想了想便明白了,道:“修河道!”

晋王点头,道:“其实为了粮运,各朝各代都有运河。只是互不相连,难以沟通。若是朝廷出面,将这些运河相连起来。比如从钱塘一路北上,直接沟通南北,倘若山东之地再生乱,从江南运粮过来,只需要十几天便可到达!”

“十几天?”杨坚确认了一下。

晋王肯定地点了点头,又道:“不止是战时运粮,如这次大灾之年,那运河便有了救灾之能。就算是日常出行,也便宜了许多。”

杨坚沉默了一会儿,道:“办法虽好,可这一来要耗损多少劳力?”

晋王没有在意,接着道:“这只是应对之策,而非预防之策。”

杨坚眼睛一亮,问道:“预防,如何预防?”

晋王回道:“山东易生乱,是因为京都远在关中,百姓只知士族,不知朝廷。若是京都在洛州,山东之地,齐鲁之地、皖南之地皆在所辖之中。”

“你的意思是说——迁都?”杨坚惊道。

晋王点头。

“不可。”杨坚断然否定道:“关中乃是龙兴之地,皇族本源。况且一旦将京都迁往洛阳,关中必会空虚,那边境生乱,我们更是鞭长莫及。x33

山东生乱只是内乱,都是自己人,在大隋境内尚可掌控。若是边境生乱,便是外族入侵,他们凶狠起来,可都不管眼前是不是人的。”

晋王低头想了一下,道:“那便不迁都,只唤作东都即可,关中防卫一切不变,另外设立一个东都,在此地再建了一个朝廷,威慑山东。”

杨坚听罢,脑子中乱作一团,道:“你的这两条作法,皆是劳民之举。虽有大得,亦有大失。

就算要做,如今也不操之过急。”

晋王顿时急了,这两条策略是他与府中幕僚多番商议的结果,为何陛下不允准呢?

晋王问道:“不知陛下有何顾虑?”

杨坚想了想,便回道:“并非朕吝啬民力,只是当下眼见突厥犯边,朝廷急需用兵,而且还需要百姓种地种出军粮来,实在拨不出民力了!

修河也好,迁都也罢,功在未来,不在当下,朕恐世人不解,生了反心,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