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1 / 6)

“其实即便龚侍郎不差下官在此,下官也打算着要来拜见张伯爷……”

见着张鹤龄若有意味的打量着自己,刘景寅不显异状,只是恭敬的向着张鹤龄再行一礼,缓缓道。

方才和龚成对话之时,除了插话炸刺的那位郎中,张鹤龄也没有刻意去留意龚成身边的人,而刘景寅此人,在方才几乎没有存在感。

其实在他看来,跟着的那些官吏无非就是马仔一类的人物。此时当面,刘景寅一番见礼之后,倒让张鹤龄看出了分别。

不讲究,不修边幅,身上官服多有褶皱,甚至还有污渍,不留意没什么,可定睛打量之下,看起来形象着实有些不佳,甚至称的上是邋遢,此为张鹤龄对刘景寅的第一印象。

总之,很不像一位正统文官的形象。

不过,此人的眉眼不差,须髯和鬓发虽有些凌乱,但也可看出整齐的痕迹,可见平常时应也是注重自己的人。

此种差异,一番考量之下,让张鹤龄对此人的感官变好了。

倒像个做事的!

张鹤龄神色缓和了许多,道:“那不知龚侍郎留你在此,是为何?你要拜见本伯又是为何?”

感觉到张鹤龄语气的些微变化,刘景寅心中一动,真诚道:“下官想拜见寿宁伯,实为向张伯爷表达下官的敬意和谢意!”

张鹤龄讶异道:“敬意?谢意?何谢之有!若是本伯记得不差,似乎从未与刘员外有过交集才是!”

刘景寅道:“下官确实与伯爷未有过交集,往日偶有朝会相见之时,下官也只是远远的看着,倒确是缘悭一面,恨早不能拜会张伯爷……”

张鹤龄笑了笑,不置可否。

刘景寅又是郑重的行了一礼,道:“下官代此处的灾民感谢张伯爷。张伯爷急民所急,使东城一地的灾民百姓有了安置,若非张伯爷快速安顿了此间的灾民,百姓们恐怕情况很不乐观,且牵一发动全身,更可能有不测之患……”

张鹤龄笑道:“原来你是要说这个,可东城之地乃本伯的治地,做些事何来要你谢什么?”

刘景寅道:“寿宁伯有所不知,下官是此次奉命赈灾安置百姓的理事官之一。城中两处主要赈济聚集地,下官负责其中之一。

搭建棚户,供灾民栖身,施粥赈济等等,皆是下官份内应尽之事。可如今的情状,下官等进展很是缓慢,百姓们已是挨冻受饿多时,下官心中焦急非常。

这么冷的天,老弱者暴露于冷风冰雪之中,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