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偶遇(1 / 7)

后殿之中。

朱佑樘叫停了张鹤龄关于议罪议罚的讨论,人也似乎是想通了什么,变的比之前更放松了些。

张皇后本还有些担心,不过张鹤龄一句话倒是让她稍微心宽了些,毕竟,张家兄弟的姐姐是皇后,姐夫是皇帝,即便是白丁,也不会让人随便欺负了去。

三人真正开始聊起了家常,张鹤龄没想到的是,一向给人勤勉印象,把时辰管的极为苛刻的朱佑樘,放松起来,也是可以嘴碎聊闲话的人。

时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大半个时辰,张鹤龄默默算了下,从来到宫里,已过去近两个时辰。目的大致达到,张鹤龄就待要告退。

此时,朱佑樘收起了轻松,突然问道:“长孺,以后有何打算?”

张鹤龄心中一动,道:“臣的打算,全只看陛下。陛下要臣如何,臣即如何!”

“你还滑头的很。”

朱佑樘笑了笑,道:“那你说说,对如今朝堂是何看法!”

张鹤龄道:“臣虽是臣,然非官,不在朝堂,哪能有看法。”

回了一句囫囵话,看朱佑樘有些不满后,他思忖道:“若是让臣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臣倒是有一二想法。”

“说吧,朕就是想听听,你一个局外人的看法。之前你不是和太子说过,立场嘛。你不在朝堂,自不会有朝堂之人的立场,就以你一个旁观人的立场来说说吧!”

“臣遵旨!”

张鹤龄领命,斟酌道:“臣未有参与朝堂事务,具体不甚了解,但有些体制和现象,臣却是多有见闻,因而,偶有思及。

部堂、内阁、翰林学苑、庶务杂流,好似朝臣被成体系的分成了几大块,有的可以迁转,而有的却是终生难越一步。另则,文、武、勋、戚,更是壁垒分明。

内、外、文、武,好似是朝堂永恒不变的对立话题。即便臣只是个闲散外戚,亦是多有耳闻。大明立国百余年,几朝变迁,今日文压武,明日武压文,勋戚更是起落不定。臣就想,文臣提督军务,难道不是将帅?武臣能治军理政,就只是武臣?做实务的便统不了全局?统全局的便必要清流?”

朱佑樘不置可否,笑道:“呵呵,你倒是敢言!”

“陛下让臣说的,臣才大胆言语一二。说的对不对,臣不知。”

朱佑樘谑笑道:“哪有对不对的,你前日不是和太子言及,切莫轻易论对错善恶嘛!”

张鹤龄道:“陛下,臣知罪,不该和太子多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