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毁赞谤誉,与我何加?(1 / 7)

大兴县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往常县城的夜间,只有经营娱乐的部分城区能热闹一二,整个县城,大致是安静的。

可今日的大兴县城随着张鹤龄的一个命令下去,变的格外不同。

倒也不是嘈杂,更多的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喧嚣。一两人形色匆匆,或三五结伴而来,陆续从城外踊向县城。

在依然大开的城门前,递上原契,接受兵丁的检查,再被叮嘱两句后,接着就可以顺着指引去往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不甘、感激、痛恨、欢喜,各色表情的百姓内心百转千结,到达那一座院子时,原本的复杂神色,尽皆消失,还剩下的已只有恭顺。

大院之中,忙碌非常。

院子里的风灯下,一张张条桌并齐排开,在条桌对面,一个个百姓排成长龙依次上前,长龙直到院子之外,好似看不到头。

每张条桌后的书吏、师爷,手脚麻利的和上来的农人验对原契,若是已没有的,衙门自有专人负责查档核对。接着把已另有人撰写好的字据协议填上数字,再核对签押。

农人们拿上字据协议后,接着就可前往院子里的内堂之前,**在此间最后的手续。一份签着官名,盖着官家印信的协议,一张写着那位侯爷大名的欠条,至此后,此事皆了。

衙门上下,包括张家的家丁和从蒋百户那里调来的一些兵丁,只要是识字的,全部安排了起来,分工协作,虽然繁忙,但却丝毫不乱,事情**的有条不紊。

而张鹤龄和张延龄,带着秦知县坐镇的就是内堂前的那最后一道手续。

张延龄负责查证协议契约,秦知县负责代表县衙签保人及盖印确定,而张鹤龄则是负责在那一张张欠条上,写上自己的官名。

从上夜开始,一直忙到鸡鸣时分,一队队的农人,这才大致散去。

张延龄核对着那一张张契约,眼已发花,脑壳都嗡嗡疼,往常如此熬夜,也只有在那勾栏花巷作乐,如这般整夜的看字,绝无仅有,委实苦不堪言啊!ъìQυGΕtV.net

一旁的秦知县年龄最大,此时更是蔫头蔫脑,毫无精气神。可一看到身边似乎毫无变化的张鹤龄,他也只能跟着强打精神。

“哈~哥,我对了下,差不多2万5千余亩,数目差不多了。”

张延龄打了个哈欠,凑到哥哥身边汇报道。

张鹤龄看着隔一会儿才能送来一次的文契,心里也是稍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