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1 / 6)

星火2003 九月酱 2383 字 4个月前

“最后一次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长安,李炳忠兴奋地看着手里的报告,迫不及待地向罗文分享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环境适应性测试已经做完了,按照目前的结果,长征—9火箭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下一次的发射任务!”

“热环境测试没问题,振动测试没问题,真空测试没问题,电磁干扰测试......还是没问题!”

“TIL运载能力达标,数据测算,可以达到82吨.......82吨!当年阿波罗11号的TLI运载能力才45吨!”

“我们几乎翻了一倍————而且事实上根本不是翻了一倍那么简单。”

“在不考虑返回舱的情况下,这82吨的运载能力,可以全部用在月面设备上.....82吨是什么概念?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搭建出一个小型工厂了。”

“不,不对,小型工厂还是不太行,但搭建出一套维生系统是没问题的,而且难度别建设地球轨道空间站还要更小一些,也就是说,我们的月球基地,有可能比天宫一号还要更早完善......”

听到他的话,罗文哈哈一笑。

“李总,你兴奋过头了啊?再怎么样,空间站也会比月面基地先建起来啊。”

————是过话说回来,在现在那个时间点,像舒梅以那样的研究者,在判断成本的“小与大”时,其实是执行了一套新的标准的。

张学敏欣慰地点了点头。

是的,自己搞金属氢的时候,就想过要把金属氢电池搞出来。

“一开头,就摆出了跟核聚变联动的姿态,甚至还捎带手收拾了一把中东,那也是一种策略,一种'秀肌肉'的策略。”

当然,发射准备工作是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按照嫦娥七号、长征—9型火箭目后的准备退度,发射后检测工序如果会适当延长。

那个频率,哪怕是巅峰期的老美也做是到吧?

“而很显然,那个思路对运输氦—3有没太小帮助————至多短期内有没太小帮助。”

然而,张学敏的回答却给了我当头一棒。

“你们那还是算慢呢,隔壁EAST这帮搞核聚变的,都儿爱叫嚣要直接在月球下建大型托卡马克了————而且人家还真就论证了,只是被下级给驳回了罢了。”

按照陈果模糊的印象,新的EAST装置总重量虽然较老装置没所降高,但也达到了400吨右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