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高谈阔论是有货的(1 / 4)

马志远看到了范文杰的眼色,但是他不吐不快。

对村里的人去外务工,马志远是深有感触的。

这几年,伏龙村的青壮青年,大部分都去南方打工了。

留下的是老弱病残,老人没人照顾,孩子是没人管。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除了个别一些孩子比较自律,智商也在线,大部分的初中都没有完整地上下来,就去外地打工了。

等他们年龄差不多了,或者是相亲,或者是在打工的时候找一个外地的。

伏龙村的地方条件太差了,相亲是很难找到对象的。

大部分还是打工的时候,找一些地理位置更差的外地女孩。

也有些能说会道,能骗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孩。

结婚后,生了孩子,又是扔给父母,自己去外地打工。

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又重复他们走过的路。

更有一些孩子,因为老人管不了,人生路都走歪了。

而上辈子,二叔他们那一辈的人,等到五六十后,在南方找不到工作后,只能回村里。

看上去,比城里同龄的人,要老上十几岁。

不少人因为劳累,身体比他们的上一辈的身体都还要差。

“志远,没想到你对这个问题看得竟然这么深,比我们单位很多人都看得要透很多,但是不出去打工,又能怎么办呢,咱们高沙的土地,可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范松华脸色有些难看,这些问题,他们也都看到了,但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不出去打工,光靠地里的收入,都活不下去。

但是出去打工,又会面临马志远说的那些问题。

两害相权取其轻。

打工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龙华大部分地方,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甚至县城还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去沿海打工。

这种情况,一直到马志远重生的时候,都还没有解决。

就在他重生那年,龙华的当地媒体还报道了,龙华为支持本地人外出打工,建立了职介中心,与各沿海城市劳动部门建立劳务输出关系,并对安置的务工人员进行定期走访。

就马志远他们的高沙镇,为认真组织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返岗,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群提示、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返岗工作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