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4章 你的建议行不通(1 / 3)

官途无疆 孤照 1089 字 8个月前

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教育都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在古代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恐怕很难念得下去,到明朝之时,江南富庶之地占据了大部分进士名额,长年战乱的北方学子远远落后,因此朱元璋才宣布了一条政策:南北分榜,定额分配。

但是,这对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学子就公平了吗?恐怕未必。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错过了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的教育格局,恐怕很难改变。”

水长东谈到了“京校外迁”。1969年,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中科大等十三所重点高校迁出京城,外迁至晋秦湘鄂皖等省。当时这13所高校外迁的时候,有多所高校都曾考虑落户河洛。比如矿大、地大、中科大等,都比较青睐河洛。但可惜的是,河洛是一所高校都没收下。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遇到了特殊的事件,而且那个时候上上下下都特别讲**,一声令下,只管执行。

现在,就算是国家领导发话让京城某个学校迁出去恐怕都不行,因为没有一所高校想离开京城。

这些高校的教职员工或者是通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才来到了京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京城户口,现在让他们离开京城,谁会愿意?

事实上,建国后,还发生过第二次“京校外迁”,这次外迁发生在“高校扩招”以后。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当年,高校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wap.bΙQμGètν.net

相伴而来,京城的高校教育设施开始短缺,建造大学城之风开始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就达50多个,涉及21个省市。

但是也只有个别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了京城高校到那里办分校,比如说姑苏市就迎来了人大,建立了人大姑苏校区。

这一次,接受京城高校最多的是“东方大学城”,这是冀东省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大学城,西隔30公里与首都城区相望,东行60公里与渤海为邻,处于“大京城”战略规划的发展重心,是各种资源汇聚的“黄金宝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