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真知灼见(2 / 3)

就是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渴望跟你一样赚钱,而不是想着怎么抵制你。”

苏梅的一番话,给了张一峰极大的启发,虽然她说的很多内容自己也曾考虑过,但没有这么精辟,尤其是小品、电影这个想法。

看到张一峰陷入沉思,苏梅也没有打扰,只是在一旁安静的喝茶,而一旁的王海峰,偷偷的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段对话,包括刚才在村民间的走访。

其实昨天晚饭后散步回来,苏梅就把太岁的报道写完发给了报社,但她也给社长打了一个电话,把将军谷的见闻介绍了一遍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想法。

“社长,我想制作一期将军谷发展脱贫的系列报道,如果可能的话,还想制成纪录片。”

“系列报道?纪录片?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

“如今国家极为重视农村发展,不仅发布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就业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帮助贫困山村脱贫,全力以赴实现全面小康,但这毕竟有限,而来到将军谷后,我发现这个叫张一峰......”

“虽然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如今有那么多大学生村官成功案例,你不去报道,反而报道一个商人,有点不符合主题啊。”

“就是因为有太多的大学生村官,我才要报道他,大学生村官国家为乡村做的,而张一峰是不等不靠,自救的典范,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有了能力后回村建设家乡,完全符合主题啊,你不觉得这更具有引导性和借鉴性吗?”

“听起来,有那么点意思,你就对他这么有信心?”

“当然有信心。”

“那这样,把你的想法形成文字,回来后我们研究一下。”

正因为有了这个插曲,王海峰才会用摄像机记录下走访村民、与张一峰交谈的画面。

沉默许久的张一峰,突然抬起头,对着苏梅郑重的感谢道:“苏梅,谢谢你!”

“不客气,只是一些拙见,有用就好。”

“这哪里是拙见啊,简直是真知灼见,其它的太俗,中午我做几个拿手菜,好好感谢你们。”

“下次吧,社里还等着我们回去呢。”

“这么急?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怎么样也要给我个机会表示一下啊。”

“是真的有事,过几天我还会来的,到时候有的是你表现机会,不过现在能不能麻烦你把我们送到镇上?”

“那就一言为定,等你来的时候我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