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洋人出手了(1 / 3)

查了两个月,才将刑部的事查清楚,三人将结果报知宁王。宁王是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刑部尚书严永等一干人犯斩立决,家眷流放。

在行刑的那一天,菜市口是人山人海,在众目睽睽之下,验明正身,刽子手举起了刀,一刀两断。百姓们无不欢呼,纷纷大呼宁王圣明。x33

刑部被清理后,剩下的就是重建刑部了。孙诚认为,在案件上面,刑部的权力太大。

虽说大理寺在重大案件有最后审理和复核的权力,但在平民和低级官员的案件上,刑部却能一言而诀。

宁王虽说能最后审核刑部的案子,但宁王哪有那个时间,这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这次刑部在重大案件上,因为有了大理寺的审核,还算公平。

但在平民和低级官员的案件上,因为刑部自己审核,就成为了重灾区,冤案错案多出自于此。

所以他建议要削弱刑部在案件上的权柄,而要加大大理寺,都察院的权柄。

刑部以后不管大案小案只有抓捕权,都察院掌握了负责审查、批准逮捕权,大理寺掌握了最后的定罪权。

三方若是认为哪一方有不公之处,可以请宁王圣裁。

这是在最高一层,在县一级,县尉,县丞的权力也增加了。

县尉的权力相当于刑部,县丞相当于督察院,县官相当于大理寺。

三方对案件如有分歧,可以请上一级官员重审。

这样,在案件的审理上,哪一位也不能一言而诀,也能最大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

保王派当然同意,世家派因为刑部名声臭了,如果不改革,那是绝对不行了,只能也同意了。

宁王见群臣赞同,当即批准,按孙诚说的办。自此以后,冤案,错案的发生率大为降低。

…………

以后的日子里,宁王屡次请孙诚出山,让他掌管一支军队。

孙诚都推辞了,内战他不想打,杨柳城那次也是魏国打上门来了,不然,他才懒得上。

宁王让他干活,还是打内战,他两样都不愿意,以养病为由,就是不出山。

这天,孙诚正抱着儿子与众妻妾在花园中游玩,袁方来报,有一姓邓的年轻人求见。

孙诚有些茫然,“姓邓的,他是谁?我好像不认识呀!”

“他说他的父亲在佩囊店中与你相识的,还说他有事可以来找你。”

孙诚恍然大悟,“想起来了,那人叫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