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们俩行,凭什么我们不行?(1 / 3)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是高兴了,可都察院都御史俞和左右为难了。

孙诚一番话是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他也能有机会进入内阁。但他是世家派,是反对科举制的。

要是反对科举制,那这个进入内阁的位置就没有了。那不说大理寺和刑部对自己不满,就是自己都察院的人都不满了。

他都可以想象出那些人的心理,俞大人的你不能进入内阁,那不能代表我不能进入内阁啊!

你这话一出,不就把我们进入内阁的机会都封死了吗?

可要是赞成科举制,那崔、王两位阁老会怎么看自己?所以他也就一言不发,装傻了。

他不发话,常生是要发话的,他可是都察院的二把手。他与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三人,当时就支持科举制,将俞和这个都御史撇到了一边。x33

宁皇咳嗽了一声道:“这个办法不错,监察部门确实要加强了,让他们一人进入内阁也是应该的。

只要加强了监察部门,让他独立运作,必能有效的打击贪腐。”

孙诚对王波道:“王阁老,反正察举制选出来的官员贪腐甚多,才能也不足,严重的影响到朝廷的效率。

那还不如试试科举制,只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公平的选出官员,加之有效的监察体系,我相信定然比察举制好。”

礼部尚书江楼马上附和,“臣附议。”

工部尚书,“臣附议。”

刑部尚书,“臣附议。”

吏部,户部,兵部都附议。

内阁中三位阁老也附议。

内阁,六部都同意推行科举制,其他部门就是不同意的,也只能闭嘴保留意见了。

首辅卫轩道:“科举制虽然好,但才开始实施,臣以为还需谨慎一些,前二年,还是科举制,察举制并行好一点。”

宁皇点点头,“首辅老臣谋国,就按首辅这样办,明年春年开始第一场科举,谓之春闱。”

众臣齐道:“皇上圣明。”

下朝后,京城就传出了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的事,以前的人文化少,人云亦云,听说有这等孝行,也不加考虑是不是真的,都称赞此人有孝心。

如果你敢提出一点异议,定会被世家中人口诛笔伐。

可现在不同了,书籍的大量印刷,加上简体字的推广,百姓的文化素质也高了起来。

再说,世家也没落了,信国公带头质疑这两件事,百姓们也开始有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