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曹靖要卖官鬻爵(1 / 3)

曹靖已是焦头烂额,全国到处都要赈济。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刚当上魏王还没有一年,就遇上了这等大灾。

魏国的太仓只有四百万石粮食了,已经到了临界点,要是再赈济灾民,那魏国的运转就要受到影响。

他也只能拨下一点粮食意思意思,并下旨鼓励当地乡绅捐粮、捐钱,大办粥厂,以救乡民。

当然,捐粮捐钱的人也有好处,捐的多了,以后就可以当官。

这个就叫卖官鬻爵,平时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能这样干的朝代,都已经到了末期,这样干也只是为了生存,垂死挣扎罢了。

以前曹靖是根本不可能这样干的,但到了这个时候,你不干也不行了,你不给别人好处,别人凭什么给你捐粮捐钱?

当然,曹靖不能直接提出来,想找另一个人将这个方法提出,他再来个坚决不允,直到那人拼命相劝,他才会含泪批准此事。

这样错误都是别人的,自己只是受到了蛊惑,这样自己卖官鬻爵的名声也好听一些。

曹靖聪明,那些文官也不是**,大家都是千年老狐狸,你玩什么聊斋啊?曹靖这点心思谁不知道?x33

就是曹靖的铁杆心腹也不愿意,文官可以为你死,为你尽忠。但你要他推出卖官鬻爵的政策这可不行,那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以后说不定曹靖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还会把他杀了呢?要是再狠一点,全家都得倒霉,那才死的冤呢!

所以,他们对曹靖的屡次暗示都当做不知道,不明白,不清楚。要不你就当着群臣的面明说,你带头,我们才同意,要不大家都装傻。

曹靖没办法,只能让太监提出这个方案,太监没有后代,死就死他一个,不用考虑自己的后代。

他们是曹靖的奴才,曹靖早上让你办的事,你要是不办,午饭就别吃了,因为中午之前你就会被曹靖找个理由咔嚓了。

没办法,内侍省四名大太监中排名第四的那名内侍,就摊上了这个活。

因为上面三位地位比他高,下边的又没有资格提出这个建议。他这个位置承上启下,真正好。

于是,那名内侍也是硬着头皮在朝堂上提出了他的建议。

这下好了,魏国的御史台和宁国的都察院一样,抓住了那名内侍鼓动魏王卖官鬻爵,一阵开喷,还有太监不得干政等等。

一时间喷的是引经据典,言辞犀利,气势磅礴。没点文化或者思路慢一点,乍一听,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