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最喜欢的字眼(2 / 4)

征战无限历史 江南黄沙 1485 字 11个月前

地灭而不灭,与千万位面亿万生灵齐寿了。

这个时候白名的秦始皇一开口,立即就点出了赵高身上最主要的规则的组成部分,甚至对他掌控这些规则程度也了解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纯从规则的角度来看,只要他愿意,两人在秦始皇面前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这就难怪他此时的态度了。

秦朝国君的确代代礼贤下士,到了秦始皇这里依旧如此。然而从士的角度来看,那也要有被礼遇的资格。否则的话,天子的帝王之威雷霆之怒,又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承受的?

就像是尉缭子,他凭什么能够被秦王“以身下之”?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国猛将如云,蒙恬王翦都是旷世之名将,蒙氏和王氏家族里更是战将成群。然而可惜的是,这些人为将为帅统军作战没有任何问题,却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全局的军事家。在常规的战斗中,他们拼战术能够不落下风,可是战略上的价值往往要大于战术,没有一个完整的军事计划,攻城略地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这个时候,作为《武经七书》中《尉缭子》的作者,尉缭对于秦国的价值无异于战略核心。为了显示恩宠,秦始皇对他“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就都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了,因为他值这个价。

这就是贤士对于国家的价值。

就譬如说是现在,如果跪坐在席子上的来是诸葛亮,秦皇嬴政别说是吃饭,大概在第一时间就会下座迎之,或者直接动用国家的力量举行盛大的仪式来专门迎接都是大有可能。毕竟即使扣除**上的才能不说,单单从军事理论的角度来看,武庙十哲之一的他在秦国的地位,绝对不会逊色于杀神白起。

至于赵高,在秦皇眼里还没有“炉火纯青”,大概就是还没有这个资格了。

“是的陛下,臣师从儒门心学圣人门下。”

赵高刚刚坐下,见秦帝发问,不敢怠慢,立即站起了身回答。

在各个剧情世界中混了这么许久,其实赵高身上可以挂上的标签有无数个,可偏偏那些功绩在秦皇嬴政看起来都算不了什么,算起来也勉强只有这个圣人嫡传弟子的名号最值得一问。

“哦,阳明弟子一脉,不错不错。”秦皇大笑着喝了一口汤,连连赞叹了两句。

讲究仁政王道的儒学在强秦自然不好使,可如果是后世王阳明传承到下来的心学一脉,其中承载了阳明先生的兵道就完全不同了——至不济地说,这样的人物拉到战场上充作一支偏军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