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冒险的选择(2 / 3)

征战无限历史 江南黄沙 1255 字 11个月前

各个家族之间的来往厉害关系。像这种持续性的战斗,后勤的辅助有的时候比前线的战斗更加重要,有着贝郡雄厚的财力支援,也是桓伊把一个郡的防务交给赵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桓伊声名不显。”赵高简单地回了一句就算作终结了这个话题。他此时还以忠义的名声侍奉着桓温的幼子桓玄,如果选择了其余强大的门阀无疑会让这个将来的大楚皇帝心中不满,可如果仅仅是为了参战选择一个相对中立的小势力的话那就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只需要在名义上请示过桓玄,仅仅十来岁的后者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束缚。

这个理由显然有点苍白。桓玄掌权怎么也得二十年后,如果现在就畏首畏尾那么就等于什么事都不要做了,可既然赵高明显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赵福金也就识趣地不再问下去。

布置一郡的军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繁琐的细节数不胜数,考较的能力也绝不仅仅只有领兵作战这一种。

从心理上来说,赵高也愿意像原来在大顺剧情里那样走“就是干”这种纯战斗路线,一路突破杀敌根本不必考虑其余的因素。可大多数时候战争并不是那样的,或者说不仅仅是那样的。在当前战争相持的阶段,比的就是将帅的综合能力,一点点磨出自己的优势才是行军打仗中最正确的选择。

幸好陶渊明这次作为行军参军被赵高用到了实处。眼下这个将来在历史上留下以热爱菊花而闻名的隐士此时的年龄才十五岁,行军打仗方面的能力也不过只有历史E,却也勉勉强强可以应付这一支三千多人常规军务的安排了。所谓的隐士不得志的情怀也不是天生的,这个时候的他还是心高气傲的时候,又有着赵高的青眼相加,自然也想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很多时候根本不用赵高去说,就已经把一些事务安排妥当了。

公元380年十月,大秦天王苻坚任命镇军将军毛当为东豫州刺史,率步骑三万进驻许昌,隐隐和东晋任命的豫州刺史,都督军务的桓伊相持,双方从一开始在细节上的摩擦几乎从未中断,小范围的战斗几乎时有发生,在双方主将的隐忍克制下,虽然互有胜负却始终按捺住了各自的战斗节奏。

小规模的战斗顶多是占点小便宜试探一下对方的底,在真正的战斗发生前,谁也不敢轻启战端。

赵高驻守的弋阳郡面对的是一名叫毛逸之的偏师将军,论等阶不过剧情C级,可偏偏军务上无比熟练,防守操练做的滴水不漏,急切之间赵高也找不到什么下手的机会,偶尔派乞活军截个粮道什么的,也起不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