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意愿(2 / 3)

征战无限历史 江南黄沙 1100 字 11个月前

拿到了那本《论语》残篇。

《论语》残篇同样是传奇规则,同样是那个世界的本源之一,如果赵高能够将它带入“众神之地”,效果就算不如爱德华三世将圣女贞德带进去,也决计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论语规则虽然只是残篇,可论成色,孔子的级别肯定不是圣女贞德所能够相比的,哪怕双方都是传奇,里面的差距同样天差地别。

不过这种事情想想也就好了,赵高要是真的一意孤行这么去做,恐怕在世界意志的驱使下,六国联合讨伐赵高主政的智氏都是必然的事,就像现在所有英军共同攻打爱德华三世一般模样。

当时的赵高和现在的爱德华三世相比,能力上的差距大概比圣女贞德和孔老爷子的差距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高当初算是利用了一把规则上的漏洞,即敌对的势力是否可以隐性合作。这一点自然也是一次性的,只要等他们一出那个剧情世界,世界意志就会立即完成细则上的修改,后来者就再也没有了这种机会。

当然它也是多虑了,这种事情自己一个人做就够了,赵高以自己的节操保证,他还没有大方到和别人共享这个办法的地步。什么,有人付出足够的代价来换取这个消息怎么办?那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反正在剧情世界和众神之地里,节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随时可以丢弃的。

只不过在此时,“百年战争”这个世界意志还远远没有走到当初赵高的那个地步,一切都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其实无论剧情世界意志模仿地多么像人类,哪怕连思考方式都能站在不同角度进行类似地模拟,然而从本质上而言它不过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经过某种符合规律的计算,在众多的结果中寻找最为合适的选项而已。

这样的计算显然还能因为获得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应变,真正进行到极致的时候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智慧的体现,比如在眼下这个关键的时候,世界意志所调用的计算能力一定已经开到了最大。

在面对爱德华三世给出当前复杂局面的时候,原来一直只被充当是一个备选答案而存在着的赵高,立即成为了最优解之一。

这根本就是赵高意料之外的结果了。经过这么处心积虑的隐忍,他当然有自己的目的存在,并且似乎已经快可以完成了,可若说他早已设好了整个这样一个局,那也是超乎他的能力之外的。

这就是为什么赵高突然能够控制着宝箱掉落产出的根本原因——他那会儿的沉吟根本不是在思考什么解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