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君臣的悖论(2 / 3)

征战无限历史 江南黄沙 1343 字 11个月前

答案,却没想过赵高根本就没有争辩的意思,用的前四个字还是当初用过的,也正是这四个字,压制地子夏当时不能出手。

“你心光明?”他重复了一下赵高的这句话,似乎觉得这里面有无穷的意味,王阳明和他虽然同出一家,可是走得道却完全不同,以子夏的能力当然能够领悟出这句话里面的一丝道韵。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更加迷惑。

赵高的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洗不白,偏偏这样一个行着卑鄙无耻之事,践踏了所有礼制规则的人说出了这样冠冕堂皇的话。

“是的,我心光明。”赵高再次坚定地重复了一遍,他最怕的就是子夏不去想,出于规则维护的角度直接把赵高KO掉,虽然这样的可能性近乎于无:子夏既然是以“文学”著称,那么心思一定繁复,而心学是王阳明悟道后的核心道基,以子夏的聪慧,反而容易陷入到其中。

如果今天换成的是孔门十哲中另外一位子路的话,赵高一定不敢这么做,以他耿直的性格,很可能不听赵高说什么直接就动手了。

“你且说来我听。”子夏摇了摇头,从一句话就探索另外一位圣人的成道之基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但也因为这句,他决定给赵高一个详细说说的机会。

“我派传承,讲究的是知行合一,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卜子大人可见我有为智氏殚精竭虑而无一丝一毫的私心?”赵高言之凿凿,眼神也无比的清澈。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任务最后要求的仅仅是智氏的权力地位,撇清自己利益角度来看的话,赵高在这个世界的言行真的可以说是大公无私。

当初赵高提问子夏是魏侯还是河东公,就是想要确定子夏后面的行事思路会不会跳出这个剧情世界,既然子夏确认自己只是子夏,那么他行事的规则就应该只考虑这个剧情世界内发生的事。

“夫子之道,于我而言在于仁和礼。”节奏既然已经到了赵高这里,侃侃而谈对于饱受现代文明润饰的他来说没有丝毫的难度。自从得到王阳明的传承之后赵高特别学习了网上各种有关于儒家的学说,从正统的到歪理邪说都有涉猎,这个时候挑出一两个符合自己需要的就很轻松了。

“从仁的角度来说,仁者爱人,卜子殿下慧目如炬,不可能看不出若是任由这样发展下去,数位豪卿分晋必成定局,到时不管谁胜谁负都是战火绵延,最终受苦的还是晋国的百姓,可如若快刀斩乱麻,由智氏一统晋国,受损的不过是数家豪卿而已,孰重孰轻,殿下定然明白。”

赵高徐徐地说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