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机会(2 / 3)

辞金枝 冬天的柳叶 1832 字 3个月前

,那也是大皇子啊,怎么能让一个小丫头处处压一头呢。

对杨启明的提议,兴元帝略一沉吟,点了头:“传秀王进宫。”

没过多久,秀王赶到宫中:“儿子见过父皇。”

兴元帝语气淡淡:“边镇突发雪灾,朕召了众臣商议如何处理,你也听听。”

“是。”秀王深深作揖。

兴元帝环视众臣一眼:“继续吧。”

正说到要调动多少人手救灾,户部尚书于广福十分激动:“这么多的人手,粮草车马不是小数目。年关将至,国库早已不堪应付,如何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左都御史杨启明对这套说辞很不满:“于尚书年年说国库空虚,难不成这灾就不救了?”

于尚书怒了:“这些年来,每年税收总额浮动不大,可天灾却越来越频繁,加之偶发动乱需增加军饷,殿宇、堤坝需要修葺,哪里不需要银钱……”

历朝皆轻算数,重书经,大夏也不例外。哪怕是这些饱读诗书的重臣,除了户部尚书这种管着钱袋子的,对数字都不怎么敏感。听于尚书说了一连串用钱的地方,杨启明皱眉:“花钱的地方多,就该开源。”

于尚书想唾他一口:“杨总宪说说如何开源?是增派赋税,还是提高税率?”

“这怎么行?”杨启明立刻反对。

加重赋税,这是要被百姓戳脊梁骨的。

于尚书双手一摊,冷笑:“这就是了。没有好的开源之法,于某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见吵得差不多了,兴元帝开口:“既然说到开源,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诸卿不如都说一说对策。”

皇上发了话,众臣或是侃侃而谈,或是吭吭哧哧,一个个说起来。

于尚书不着痕迹撇撇嘴角。

这些年来他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也没有好办法,就这些算数都算不明白的家伙能提出开源良策来?

不可能!

要他说来,开源是没希望的,唯有节流。比如宫殿能不修就不修,娘娘们的胭脂水粉钱砍掉一些……当然他还没活够,这节流的好办法还是留给亲亲同僚们来提吧。

听了一圈在兴元帝看来是废话的办法,他把目光投向秀王:“秀王可有对策?”

秀王早就做好了被问到的准备,但对这个难题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大夏能臣这么多,真有好办法也等不到他来提出了。

因而对这个问题,秀王想得很清楚:不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