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1 / 6)

糜汉 酱油拌历史 96 字 11个月前

三国是动乱的年代,但三国中并非只有名将。

三国时期有着许多文学家,只是由于后世人只关注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而对于那些文学家的存在都有些忽略了而已。

吕乂出身南阳名门,虽然他父亲早逝,但世家出身的吕乂自小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或许吕乂的文采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笔墨记载,但《三国志》一向惜字如金,许多人的生平介绍的本就颇为简单。

吕乂跟随糜旸已有不短的日子,由于吕乂一开始便是类似糜旸秘书的身份,故而在朝夕相处之下,糜旸意外的发现了吕乂的这个技能。

而像吕乂这般拥有临摹他人笔迹技能的人,在当世并不算少有。

汉之诸葛亮,吴之张昭想做到这一点都不难,更别提名士辈出的曹魏了。

历史上钟会之所以能陷害邓艾成功,便是采取了类似的办法。

只是吕乂有这个技能是不错,他却不解糜旸为何会突然问起他这件事。

临摹笔迹是他的本领,但这种本领若被心术不正的人施用,那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故而以往吕乂一般不轻易向外人承认,他有着这般本领。

法邈在得知吕乂竟然能临摹他人笔迹后,也是显得颇为惊讶。

不过不解归不解,吕乂对糜旸还是无半点隐瞒的。

“乂,略通此道。”

听到吕乂的回答后,糜旸的眉毛变成了月牙状。

吕乂的性格,糜旸还不清楚吗?

吕乂说是略同此道,那是谦虚的言语,既然他敢答应,那么他一定在此道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见帐内都是自己的心腹,糜旸也不隐瞒自己的意图。

“据骠骑将军所说,那姜维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将才呀!”

“孤自掌军以来,常感麾下良将不够,非孤有此感,便是陛下与丞相也多在孤面前叹息过这点。”

在说这番话时,糜旸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

而他说的也是当今大汉的现状。

或许由于糜旸的出现,那场断绝季汉大部分精英的夷陵大火并未发生。

这对季汉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历史上夷陵之战中丧生的大多是季汉的精锐将官,但他们的能力可以说不错,不然刘备也不会带他们出征,但他们的能力在当世却称不上顶尖。

不然的话,历史上的那场夷陵大火,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