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张党不主三边之政(1 / 7)

大明第一贡生 一语不语 2695 字 10个月前

朝议。

王轼作为大理寺卿,在左都御史新人选的廷推时连个提名都没获得,其实他就已经放弃,也正因为知道自己跟京官做事风格格格不入,他也做好了这几天请辞还乡的准备。

结果在左都御史确定是南京刑部尚书戴珊后,随后再定下由刑部左侍郎屠勋去接替为南京刑部尚书……王轼随即被推选为接替白昂为刑部尚书的人选……

还是唯一的那个。

事情变化之快,令王轼始料不及。

我连左都御史都没获得提名,居然让我当刑部尚书?

其实让我当个刑部左侍郎我都很满足了啊。

朱祐樘没有直接定下刑部尚书的事情,而是先把刑部两位侍郎的人选在朝堂上定下:“按之前吏部举荐的名单,还有朕与诸位卿家的商议,就以刑部右侍郎何鉴进为左侍郎,至于刑部右侍郎,则以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李士实充任。”

何鉴进左侍郎在情理之中,而李士实也属于外官派系的,本身李士实治理一方的能力是得到朝廷认可的,他才会得到推荐。

当然李士实这个人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不是他当过刑部右侍郎,而在于……他是江西南昌人,也是后来宁王之乱的军师,属于棺材板没压紧的那种,临死之前湿了鞋。

在刑部两位侍郎职位确定之后。

朱祐樘才看着一旁人还有点发蒙,完全不知发生什么事的王轼道:“刑部部堂之事,就由原大理寺卿王卿家你来主持。”

“老臣……能力微薄,还望陛下另选贤臣,老臣不敢担当此任。”

王轼也不能不识趣。

明知道自己当个左都御史都容易为人诟病,我他**还敢直接跳升到刑部尚书?那些被我挡住仕途的人,肯定拿我当靶子打!

朱祐樘道:“这是朕与诸位卿家详加考议的结果,王卿家你不必推辞了。吏部早些传信到南京,让南京刑部尚书戴珊早些赴京到任,京师都察院事暂时由右都御史顾佐代为处置。最近南北两京之间官吏调动频繁,诸位卿家也要做到各司其责,收心养性用心为朝廷办事。”

“谨遵圣谕。”在场大臣赶紧附和。

朱祐樘叹道:“另有户部尚书之事,明日再谈,周尚书为国操劳多年,朕特允加少保,赐马车、奴仆四人,绢六匹、白银一百六十两。周卿家回乡途中要多加小心。”

让周经致仕还乡也就算了,居然还提醒周经回乡途中“小心”,多少让大臣要琢磨一下,皇帝这话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