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苏轼离去以及狄青……抑郁了?(2 / 4)

是,沈括是科学家,而且不是那种理论学家,他还喜欢四处游历,结识民间牛人,而众所周知,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民间牛人几乎无法登上庙堂之高,所以,赵时一直想找,却如大海捞针,而现在,沈括愿意留下,自然就能让赵时以他为基石,慢慢的把那些不受重视的民间牛人纳入彀中。

所以,

赵时一时间热情很高,完全就忽视了旁边幽幽看着的苏轼,苏辙,苏洵三父子,苏辙,苏洵还好,不知赵时身份,苏轼却微微有些叹息,有能力的人就是不一样,能被郎君如此挽留,哪像自己……

除了吃,

除了能写几首不登大雅之堂的诗词,

我还有什么能力?

我就是个废……嗯?……苏轼突然缓缓怔住,不对啊!这不正是我能留下的契机吗?

想到此处……

“父亲……”

苏轼急忙扭头对苏洵说:“您说沟渠无任何增益,既无增益,那沈括兄这种大才又是为何要主动留下?”

“这……”

苏洵脸色一僵,

他其实还是倾向于沟渠对于科考举子,并不是一个好的读书场所,但是,赵时虽然打脸打着打着就跑偏了,但是,他也确确实实打了苏洵那么一下,让苏洵有些没办法理直气壮。

这就让苏轼找到机会了,

忍不住声音更大了一些:“所以,还请父亲让我留在沟渠,轼发誓,轼明年必定能高中状……”

“不可能,你不能留在沟渠。”

“为什么?”

苏轼猛的抬头看向苏洵:“明明郎君都证明留在沟渠……嗯?”然后便看到,苏洵好像嘴都没有张,甚至,就连苏洵都有些诧异的看向苏轼身后,苏轼缓缓回头,便看到,赵时不知何时跟沈括暂时聊完,听到这句话,回头道:“你去读书。”

苏轼一颤,

竟有一种……被背刺的感觉。

赵时却面色平静,不容拒绝:“明年正月便会开科,距离现在也不过俩三个月了,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的?”

苏轼一怔:“这……我觉得……”

“我不要伱觉得,我要我觉得。”

赵时好像从赵祯身上学到了一点点好东西,不讲理的理直气壮道:“若你明年能中,我就是亲自给你做一桌你从未吃过的美食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明年不能中,那你此生就再也别想吃到米饭之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