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家里’的讨论(中)(4 / 11)

1100台,至于乙类样片的总数大概是4000片,总成本超过五万块。”

“几个模块的组合下,大致可以模拟出一次比较标准的铀浓缩过程了。”

“至于对外我们则是宣称要进行一次石油提炼,金城方面的同志已经协调好了相关电力资源,安全性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钱皋韵摸了摸下巴,再次审视了一番玻璃内的设备,问道:

“承宗同志,分离膜元件的精度可以保证达标吗?”

“当然可以。”

杨承宗闻言转过头,用视力还算正常的左眼看了看钱皋韵,笑着说道:

“钱主任,我们已经破译了毛熊人留下的那套数位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交换膜的精度和结构都和毛熊方面无异。”

“不过毛熊的东西虽然皮实,但细节上还是不够优秀。”

“比如说回馈器经常显示弱光,不过最后的数显设备倒是一切正常。”

钱皋韵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验收测试是二机部、中科院、冶金部钢铁研究院粉末研究室和中南矿冶学院新材料研究室的四部门联动,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的投入都很高。

毕竟除了4000块样片之外,电力和设备的工损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为铀235与238之间的理论分离系数约为1.0043,但实际上大概只有1.003。

要想分离出铀235,就需要将大量的扩散分离机串联起来,逐级提高铀的富集程度。

例如这次实验。

杨承宗等人使用了1100多台小型分离机用于辅助毛熊的那台主气体扩散机,覆盖区域还包括了外部的十多间厂房。

电力与设备的总投入大概在10万左右,算上样片成本足足超过了15万华夏币!

这笔经费可是上级部门....或者说整个国家勒着裤腰带挤出来的数字,无论如何都不容有失。

十分钟后。

滴滴滴——

杨承宗手上的显示屏传来了提示——这代表着硝酸铀精矿注入完毕了。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硝酸铀进行多轮反应,最后生成**气体送入离心机。

再通过扩散分离膜等设备在高速选择的状态下,将较轻的铀235同位素与较重的铀238同位素分离。

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钱皋韵在抵达厂房之前杨承宗等人便开始做起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