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近代华夏物理学史的三两事儿(4 / 8)

而事实是什么呢?

很遗憾。

赵忠尧院士并没有护送过镭。

网络上盛传的那张照片是解放前魔都一位乞丐的照片,至于护送镭的故事嘛.....

这件事的主人公叫做阎裕昌,是水木大学物理学系留守在校内的技术员,也是赫赫有名的烈士之一。

当时他在工人的配合下。

先将镭转移到了家中,后设法送到了津门,交给叶企孙教授,使它在西南联大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singhua.org.cn/info/1952/17601.htm,前面加个www即可访问,这是水木大学校友会官网的水木校史,在“日寇在清华园的暴行”的第二段就记录有这件事)

所以也不知道造这种谣的人到底是个什么心态,拿着别人的故事去二创自我感动。

即便没有这种事,赵忠尧院士的地位和贡献本就很崇高了。

更别说阎裕昌先生后来一直在为冀中供给部制造地雷,是冀中平原轰轰烈烈的“地雷战”的灵魂人物,在1942年被俘虏后壮烈牺牲。

这样一位烈士的事迹却被某些营销号抹去嫁接,真的是无耻至极。(这段情节写完我才发现占了很大板块,但想了想还是不删了,介绍了那么多外国近代物理的故事,我觉得有必要写点咱们自己的近代物理史)

话题再回归原处。

赵忠尧院士除了实际贡献之外,最知名的就是他的长远目光。

或许是由于他和钱老都被海对面限制过人身自由的缘故。

赵忠尧院士回国之后,就始终将海对面视为了假想敌。

同时在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成立当天,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当时他的手上拿着一把沙子,对台下道:

“看到这些(沙子)了吗?比起飞机大炮,我们更要关注比沙子更小的领域。”

“几十年后,海对面别说让我们研究沙子了,他们很可能连握住沙子的机会都不给我们。”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华夏搞出了原子弹,甚至搞出了氢弹。

天宫飞上苍穹,嫦娥登临广寒。

但唯独高能物理领域,华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