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中)(4 / 12)

反冲,暗物质的动量便会传递给氙原子。

氙原子会因此达到激发态,形成一种二聚物,同时会伴随有少量的电子被电离。

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漂移到气-液表面,最终形成电致发光现象。

这种反应之所以不被视作普通的弱相互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暗物质的的命中率是1/100000000000000000000——这不是随便按出来的数值,而是真实概率。

二则是纯氙的制取非常困难。

目前有100个国家可以制取纯度在99.00%以上的纯氙,但能够制取99.98%的国家嘛.....

有且只有五个:

霓虹、海对面、毛熊、兔子以及瑞典。

嗯,瑞典。

所以呢。

目前弱作用框架基本上,不会讨论纯氙的情况——因为我们所说的暗物质属性框架是生活范畴,精度是不同的。

由于4000吨的水基液体闪烁体灌注起来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因此趁着空隙,季向东便向众人介绍起了具体的实验方案——这么多大佬来锦屏可不只是为了看戏,更是为了审计实验的误差。

“各位院士,我们的准备是这样的。”

操作台边。

季向东拿着一块写字板,飞快的在上面画着示意图:

“正常情况下来来说,原子退激发的时候会产生光子,所以在设备底部放上一个光子探测器去接受直接闪光信号就行了。”

季向东说着,在上画了个圈。

同时边上标注了一个字母:

L1。

接着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但考虑到暗物质和液氙作用后,传递能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那么顺利。”

“所以我们在在气-液表面与探测器顶层的光电效应管之间设立了另一个电场。”

“这个电场的强度为10000V/cm,在这个强电场下,电子被加速轰击氙原子,这样就能够让电致发光现象被顶部的光电效应管接受了。”

“顶部光电效应管接受到的信号,我们称之为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