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惊变(3 / 8)

“王公子,铁水已成海绵状了。”

徐云快步走到槽口边,刚一近前,便有一股灼热的气息涌了上来:

“齐师傅,生铁屑都加好了吗?”

“加好了。”

徐云见说一点头:

“那就把铁水切块盛起,放到第二层,通入氧气。”

齐格飞在先前已经练习过了相关操作方法,因此没费多少功夫,便将灌入生铁屑的铁水转移到了反射炉的第二层。

反射炉第二层的温度要比第一层低很多,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不是煅烧,而是......

通入氧气。

或者准确点说是......

通入纯氧。

没错。

纯氧。

这也是徐云有信心锻造出杂质含量更低的钢铁的原因:

众所周知。

制取纯氧属于有手就行的操作,不会真有人不会吧?

咳咳.....

考虑到反射炉内温度极高的原因,徐云并没有采用电解水制氧:

电解水制氧耗能大且不说,还容易混合有氢气。

氢气一旦和氧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的界限,在反射炉内很容易生某些迪达拉行为。

因此,这次徐云选择的是后世标准的实验室制氧手段。

也就是加热热高锰酸钾来收集氧气。

先徐云通过老苏的人脉找到了软锰矿,这种而一种非常常见的矿石,汴京城中都能找到一大堆。

随后将其与**加热,产生锰酸钾,再于碱性溶液中与氧化剂进行电解。

这样一来,就得到了高锰酸钾。

蛤?

你问碳酸钾是怎么来的?

还记得制备氯气时,通过酸梅汤铺要来的硝石制作成的**盐桥吗?(见123章)

所以还是那句话:

徐云搞出的电机和电解池,远远不仅是为了炫技那么简单。

接着,他又指挥齐格飞,将传输氧气的铜管移到了二层入口。

虽然铜的熔点只有11oo度不到,但二层反射炉的温度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