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4 / 13)

也就是说在仪器方面两个时代相差其实不算很远,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理论体系的差异。

而这恰恰是徐云这个穿越者的优势项。

其次。

与徐云当初在1100副本中搞出来的发动机一样。

这台乞丐版加速器的核心逻辑原理依旧是只要应付少数次实验,也就是今晚鼓捣完差不多就能报废的意思。

不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

很多环节就松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后世甚至有人专门卖自制加速器的毕业设计,大概五千块钱左右吧。

自制过加速器、或者上辈子是加速器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加速器这玩意儿设计起来主要有几个难点要考虑:

1.要做哪种加速器?直线or回旋?

2.想用哪种带电粒子?

3.如何聚拢粒子束?

4.能用多大的电压加速?

5.如何探测加速后的粒子?

6.如何降低粒子在空气中的能损?

这六个问题中,第一环节显然是最简单的。

因为徐云只需要生产平流电子,这是最简单的微粒之一,量级低的可怕。

所以直线或者回旋甚至复合在一起都无所谓。

例如徐云设计出的这台乞丐版加速器外观就是个复合型,其中一侧是一个直径一米五左右、高度约半潘多拉的圆形铁盒。

铁盒的外侧则连接着一条一百米长的通道,末端放着干涉成像板。

大概就是这样:

O→I,那个I就是成像板。

这款加速器的原理非常简单:

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旋电场进行磁通量加速,大致有些类似奥运会里的铅球,转着到合适的位置就把球丢出去。

转的圈数越多。

‘铅球’被赋予的动能就越大。

接着最容易的则是2、4、5、6这四个问题。

后世的DIY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自己氪金上网去买个电离传感烟雾报警器——里头有镅-241,这是一种非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