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招聘(2 / 3)

,最后能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本都是那些那些毕业于211、985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其他人,他们本身就有更多的机会通过简历筛选的第一关。

然后在专业上,限制也很小,只要热爱互联网行业拥有投身电商、零售、金融、物流、技术等业务的初心与敏锐嗅觉就可以。

因为管培生的招聘是一个漫长周期的事情,从简历筛选到笔试到群面,到在线测评,到专业面试,到最后的终面,这期间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月的时间。

沈言原本计划将这些事情都丢给了杨东旭,因为他是京城分公司的老总,沈言不打算在这些事情上过多的干预。

此刻沈言手里的资料是已经通过了简历筛选的部分人员,下一步将接受笔试过程。

只是沈言发现在这些简历里面附有北京调查,手里的这些资料里面的人选基本上父母是普通工人或农民的

沈言确实提醒过在招聘时要对管培生候选人做背景调查,但都是农民和普通工人似乎有些过了吧?

杨东旭好像看出了沈言疑问,主动介绍道:“我认为只有真正出自寒门的才是真正能够吃一辈子苦的人,所以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对这些人做了重点关注。”

沈言有些不置可否,其实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沈言是有着切身的体会的,就像沈家整个大家族,真正考入好的大学,在毕业之后持之以恒的只有沈言和沈铭扬这两个出身比较寒微的,至于像姑父家的陈建和陈丽,还有姨夫家的表兄弟两人,一个父母有公职,一个家里有当老师的老爸,自小条件就比较好,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是低不成高不就的。

但是杨东旭把出身寒门与吃苦耐劳划等号,这个未必有点太绝对了,一个人品质的形成跟外因有很大关系,但与内因也有很大的关联。

想到这里,沈言笑着说道:“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它所需要的不再仅仅只能是吃苦耐劳,更需要那种具备创新意识,眼光长远的,格局宏大的人才。这次就算了,以后在招聘的时候,还是要时代那个放款条件,对于那些不惧挑战,积极抗压,坚韧乐观,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事业成功的人选应该也给与他们机会。”

这些事情沈言不会太过于驳杨东旭的面子,他相信杨东旭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执行自己的理念。

在最后沈言又叮嘱杨东旭:“对于管培生在招聘上可以使用各类招聘技术和手段。”

杨东旭感叹道:“这个投入还是比较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