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能饮一杯无(2 / 7)

早在唐初,文港镇已有笔市,而生产毛笔的历史更为源远流长。

东晋时期,临川内史、书法家王羲之专用文港毛笔,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光照临川之笔”的颂赋。

至清代,毛笔生产进入鼎盛时期。乾隆下江南时,亲笔为文港周虎臣题写“周虎臣”匾额,令其制作御笔供奉朝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党和**乔石、楚图南、叶飞、赵朴初以及启功、舒同等书画名家用了文港毛笔后,都题诗作画,深表赞叹。

文港毛笔,自古至今,久负盛名。

可以看出,文港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只不过,老徐家并没有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从祖上开始,家里就没什么读书人。

陆泽外公这一支,更是传承了好几代人的厨子。

按照外公的说法,咱老徐家人就是干厨子的料。读书?那不开玩笑嘛。

因为从老妈到二舅、三舅,小时候读书都不咋地,反倒是做菜很有天分。可是二舅三舅生的女儿,读书都不错,陆泽就更是可以,徐老太爷也就放弃了让第三代干厨子的执念。

一路开车,很快就来到了文港镇。外公家不在镇上,而是在镇下辖的上柳村。

要是再早几年,进村的路都是泥巴土路,压根开不了车。也就是近两年才修了一条小水泥路,路窄到来往车辆迎面相遇时都要小心翼翼,不然很容易发生擦碰。

进了村就稍微宽敞点,不过内部就更是泥土地面,要等到十几年后新农村建设完成,村里的道路和环境就会有很大改善。

好在这个正月没这么下雨,村里一点都不泥泞。

南方天,晴雨不定,尤其是正月常常下雨。以前陆泽过年回外公家,好几次都是踩一脚的泥。

二舅三舅几次都说想把外公外婆接到县里一起住,可是外公旧土难离,就是不答应。

村里的地不值钱,只要有能耐,房子和院落可以盖大一点。像外公这样有厨子手艺的人,可以说没怎么受过穷,到哪都有饭吃,还能攒下不少钱。

所以老徐家在村里的房子,也算是大气的。可比陆泽爷爷奶奶家的宅子,要阔气得多。

之前老妈和老爸搞对象的时候,外公外婆就一直不同意,嫌弃陆泽他爹家里穷。要不是看在陆建军是个读书人有文化,老两口才舍不得把女儿嫁去老陆家,跟着受苦呢。

面包车刚停到门口,三舅就迎出来:“姐,姐夫,你们可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