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制盐(1 / 3)

再次去大寨,苏芸暖除了带能工巧匠之外,还带了熬制井盐的方法。

盐有苦味是因为提纯不够,熬制方法如果成熟的话,提高盐的质量很重,再者奉旨经商的好处凸显出来了,盐,在自己经营范围内,别人想要在这上面做文章,那自己也有对策。

更不用说有祈煊在,谁敢吧?

而盐是最为暴利的商品,既是要囤金银,这就是一大利器。

弥月没想到苏芸暖会决定去大寨,高兴的手舞足蹈,因为大寨穷,大寨就是东宁府,穷出名的东宁府想要富庶,得有机会,更需要有能人。

在她眼里,苏芸暖是个能人,也不看看多大点儿岁数的人,开了那么多买卖。

这样的人能给大寨带去的好处太多了。

离开山谷的时候,苏芸暖坐在马车里看到了外面的农田,成片的庄稼绿油油的长势喜人,道路两边的树木都是显得生机勃勃,这是结束了战争后,最好的一面。

路过青牛县的时候,看着街上的行人,再没有了当年那容色枯槁的模样。

靠在软枕/上,苏芸暖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如果说百姓的日子能这么安稳下去也挺好,毕竟元初帝在登基之时就下旨,给了百姓五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呢,五年的话,百姓的日子虽然不能说富足,可也能缓一口气了。

出了青牛县,苏芸暖也总是要往外面看一看,看看田地是不是都耕种了,看看百姓是不是真的安稳了,倒不是她多么的悲天悯人,是自己跟这些人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总觉得朝廷那个样子非乱不可,可心里还是希望能坚持五年不乱。

覆巢之下无完卵啊。

再次来到了东宁府,苏芸暖稍作休整就进山了。

盐井就在悦澜山的半山腰,在这里住着专门煎盐的盐农,木头铺成了的路延伸到山腹之中,在这里往下凿出来的井口很粗,十几个的壮汉用木桶往外提着盐卤,这些盐卤通过山路送到外面平缓的地方,那边是木头棚子,棚子里放着很大的铁锅,五个人一组用来负责熬盐。

苏芸暖从外面一路看到盐井。

“悦澜山有四个这样的盐井。”弥月说:“因为是苦盐,所以就算是能卖出去价格也很低,再者东宁府的人也需要盐,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买好盐,只能吃苦盐。”

苏芸暖点了点头,拿出来纸笔开始画图:“如果要改造这些盐井的话,会不会有人反对?”

“不会,这些都是大寨在管理。”弥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