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戚继光第二(1 / 3)

“善,大善,澹叟果然智珠在握。”朱大典瞬间心领神会,兴奋得连连抚掌。

东林诸君子之所以制定以许代郑之策,原因主要有二。第一,郑一官羽翼已丰,难以被收服控制。第二,则是由于许心素的实力,在东南沿海仅居郑一官之下,远超其他群雄,如杨六、刘香老、李魁奇之流。

如今许心素本人被郑一官打得藏在鸡笼不敢出海,其麾下的三十六岛岛主,又被韩庆之一战干掉了四五个,许心素的真正实力,就需要重新估量了。

而韩庆之潜力巨大,又出身于大明军屯,还是雏鹰初啼,明显为一个值得郑重考虑的选择。

此外,许心素即便成功取代得了郑一官,也只会念东林诸君子的人情,没他朱大典什么事儿,更与朱一冯这个福建巡抚,没半点儿关系。

而如果二人联手扶植韩庆之,哪怕是借助东林诸君子的力量,具体韩庆之会感谢的“恩师”,也是他们两个。

正如朱一冯所言,当年张居正慧眼识珠,挖掘扶植了世袭百户戚继光,从此师徒两个互相支撑,一人在朝一言九鼎,一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足足辉煌了近二十年。

朱一冯和朱大典两人的年龄,远不到需要“上书乞骸骨”的时候,也都已经稳稳地步入了高官的行列。若是能想扶植起来一个“韩继光”,再于福建干出几件耀眼的政绩,未必没机会做张居正第二!

“我这就修书去给孙稚绳(孙承宗),向他推荐韩庆之。他一直嫌弃许心素的名声太差,为此还跟侯执蒲争执了好几回。”越想,朱大典越觉得朱一冯的话有道理,转身就去找纸笔,“最近,又刚刚被阉党排挤到南京兵部,刚好能管到福建这边的事情!”

“延之,切莫操之过急,你刚才还要老夫,对他多加雕琢!”朱一冯看了他一眼,轻轻摆手,“总得让他再打上几仗,才能映衬出许心素着实烂泥扶不上墙。而那时,曹氏子肯定已经急不可耐冲出来,去找他的麻烦。”“嗯,善,大善!”朱一冯再度秒懂,钦佩地抚掌。

许心素麾下只损失几个岛主,算不得实力大减。而如果许心素本人,被韩庆之联合别的势力打趴下一次,或者许心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麾下的岛主们被韩庆之挨个收拾,却因为畏惧郑一官不敢出海,便能证明东林诸君子先前的选择严重错误!

此外,眼下韩庆之风头正足,给他好处,无异于锦上添花。以曹履泰的性子,用不了多久,肯定就会亲自跳出来“撕咬”韩庆之。届时,巡抚和布政司右参政联手为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