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虞允文出使山越(2 / 3)

虞允文站了出来,岳飞露出诧异之色,略作沉思后才开口说道。

虞允文在科举之中表现出色,不仅在文武两榜之中都榜上有名,而且还名列前茅,这样的一个文武全才,绝对是晋军重点培养的人才之一。可以说,只要虞允文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未来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这一路之上,去的时候还好,有浮水房的掩护,有很大的可能,也只会是有惊无险。但回来的时候那可就危机重重了,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南方,那可是锦衣卫的地盘。特别是扬州,锦衣卫甚至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在扬州的力量,浮水房肯定是没资格和锦衣卫相比的。

以虞允文的能力,这一路上,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那对于晋军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虞允文未来前途光明,实在是没必要冒这种风险。

>

像虞允文这样的人才,可绝对不是说培养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只是,这个时候,虞允文却义正言辞道:“若人人惜命,天下何时方可一统,百姓何时方能安居乐业。为天下计,虞允文一人生死又岂足道哉!”

虞允文这话说的确实是情真意切,也说出了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虞允文之所以愿意走这一趟,确实有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但同样也是为了天下大义而考虑。自己的个人之利,与天下大义之间并没有冲突。

此言一出,大帐内众人望向虞允文的目光之中,大多流露出了一丝敬佩之色。

其实,对于前往山越的这件事,有那么一瞬间的时候,诸葛亮也曾经产生过想法。

但是,诸葛亮却并不是一个喜欢行险的人。当然,这并不是说诸葛亮不会行险,只不过除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会这样做罢了。

毕竟,虽然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同样的风险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而且,相比虞允文,诸葛亮前往前越的话只会更加危险。毕竟,诸葛瑾这个时候可就在扬州之中眼!

确实,真要是论起才能来,诸葛瑾虽然是诸葛亮的兄长,但才能这东西可不是谁出生的快,谁就才能更高的。相比于诸葛亮,诸葛瑾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可是,毕竟是兄弟两人,相互之间对于对方也非常了解。真要是诸葛瑾在中间插上一手的话,无形之中必然会给诸葛亮增加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