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撤退(1 / 5)

荡宋 贼大胆 1761 字 2个月前

临近大年,清源与兴化却是一点气氛也没有。

兴化因为人几乎都死光了,只有一部分当初逃掉的人重新回来定居,不过家里也挂起了挽联,因为他们的亲人丧事只能由他们这些活人来操办。

几年的时间里,所有的兴化百民都陷入到巨大的悲痛当中,这段苦难的记忆要忘却,非几代人不可能。

清源同样悲惨,虽然没有屠杀发生,但是这里的海也被全面禁掉,海上的生意一律停掉,就怕有倭人混迹其中。

几十万人就靠着港口维生,再耗下去,连过年置办年货的钱也不知道要哪里来。

余冈不想这么蛮横,但是不这样的话,万一出了纰漏,他担待不起。

倭人这几年已经消停了许多,又引发这样的大案,朝廷也开始讨论起来。

海禁政策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这股势力既有来自民间的,也有来自朝堂上的人。

掌握海上贸易这些线路的人,多是手中握有大权的财主,他们的话语权极具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朝廷的决策。

大海上的生意一禁,对他们的打击最大。

朝廷其实本意也不想这么粗暴地禁止贸易,因为这样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海上的税收收不上来,朝廷便无法正常地运转。

但是倭人又实在可恶,他们在海上居无定所,想打他们连船都找不到。

海一禁,就看这些倭人会不会自动消失,到时候再打开海上的航线,一切事情便能完美地解决。

这是极其幼稚的做法,最低级的政客才会这样的做法。

这一次兴化重新出现倭人,朝廷便有了新的说辞,就是因为海禁,倭人之所以与大宋为敌,就是他们的日子不好过,现在海禁高压,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自然来找大宋的麻烦!

若是能让岛国与大宋正常通商,带起他们岛内的生意,这些倭人做生意都来不及,何必去犯险作贼!

朝廷不仅重新审视起了新政的利弊,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也开始审视起了海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清源出了大问题,港口不能通商,海船进不来,连港口办公室也已多日不见人影!

整个码头人心惶惶,这是多年未有之景象!

一个码头是半个清源县城的百姓养家之所,人们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忧虑!

这帮人一旦闹起事来,乱子绝不会比兴化的小!

凤山乡民前车鉴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