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魂归故里(3 / 5)

了男人就来骚扰军士,这几天我快被烦死了。”

李承乾看着表哥的回电,突然福至心灵。

他到归化司找李佑要来了东北两道的人员统计资料研究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留在东北地区的高句丽百万遗民中,竟然只有不到三十万的青壮!

刨除年纪大的,未成年的,育龄女子中竟然有近二十七万是单身!

看到这个数据,李承乾背后升起一层冷汗。

“表叔,你到底在高句丽做了什么呀?”

因为他在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前就回到了长安,对第二阶段的战场情况了解仅限于兵部的战报,而兵部的战报上只有部队的调动情况和物资消耗、人员装备损失等信息,对于战果等信息的记录只有“不详”两个字。

李承乾知道无名军团在高句丽大开杀戒,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概念。

如今看到这份归化司的人口统计数据,他脑中不由出现了一幅尸山血海的地狱场景。

他忙摇摇头,把自己脑中的画面摇散。

这些事情不能提,更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去,注定只能跟着所有知道真相的人一起消散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不过他还是找到了吸引唐人迁移东北地区的密码——

迁徙送媳妇!

大唐虽然因为隋末的战乱导致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但是远不如高句丽那样夸张,找不到老婆的单身狗还是有不少的。

这部分人的条件普遍不太好,属于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而且普遍年纪比较大了,急需延续香火,娶老婆对他们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只是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不能光明正大的由官府来操作,只能走私下的渠道。

不过消息要有一定的真实性才能让百姓相信,流言和小道消息在受教育人口逐渐增加的大唐早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只有相对正规的渠道透漏出去的信息才有可信度。

不太好忽悠的唐人最信任的信息渠道是什么?

当然是遍及全大唐的广播系统和邮驿点发售的正规报纸呀!

定时定点听广播和说书人讲报纸内容可是唐人闲暇时最爱的娱乐项目。M.

李承乾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很擅长传播学的李泰。

李泰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制定出了一套吸引百姓前往辽水道和渤海道定居的宣传计划。

于是,以贞观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上突然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