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死磕(2 / 3)

,秦朗把一家重工企业的库存清理了一半,人家才舍得把两台压箱底的吊车卖给他。

他还顺便在二手车市场上扫了一批重型运输车和龙门吊,顺带给吴正义增加运力的同时,让他的船厂升级一下设备。

因为这一个电站,秦朗前前后后花出去了小五个亿,吴正义这边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大唐跨越式搞一个新的产业就是如此困难!

琼崖根本就没有一点的电力技术和人才储备,只能边上马水电项目边培养配套的初级技术人员。

至于说完整的电网布置和氢气生产、储存等设备都是成套的,可以拿来就用,先让空军培养一批驾驶员还是没什么问题。

水电站的工程量不小,还要提前勘探地形,这时候那些道门的堪舆大师就派上用场了。

这些人虽然是以研究风水、数术为主业,但是他们的那套理论用在工程建设选址上相当的好用,而且还有都水监和琼崖自己的人才配合,水库的位置勘探进行的很顺利。

毕竟这不是什么大型水电站,只要能保证安全,可以达到预定的蓄能能力就行。

贞观四年二月初,水电站开始动工。

有了秦朗提供的大批机械帮助,琼崖的钢铁和水泥生产火力全开,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水电站的大坝主体就基本完成了。

不出意料,整个建设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就是发电机组的安装。

吴正义虽然懂水力发电的原理,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实际的施工过程只能靠那些本土的施工人员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一直忙活到贞观

四年的十月,水库开始蓄水,这时候配套的电力传输设备和工厂都已经建成小半年时间了。

等到水电站试运行的时候,也是状况百出。

因为没有经验,先是把大半建好的输电线路和设备烧毁,之后又出现了严重的生产事故,造成二十多人的伤亡。

磕磕绊绊的来到贞观五年的二月,整个水电站的运行才算是变得正常起来。

这段时间,吴正义在死磕电力生产,琼崖各地的工厂却是悄悄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工厂完成了动力升级,上百台大型蒸汽机和数百台中小型蒸汽机代替了原来的水力,各种工厂需要的工人数量猛增,琼崖的工业生产开始了爆产能。

钢铁产量达到每年二十万吨,粗钢三十万吨,生熟铁产量十五万吨。

看着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