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四百七十节 精心计算,跌倒吃饱?(3 / 4)

数风流人物 瑞根 1504 字 12个月前

,都混在里边算到军事行动头上了。

那么这一趟收回这一笔投入只是最最基本的,或者说只能算是附带,还得为朝廷拿回朝廷想要的。

朝廷想要的是什么,是这三年被南京花掉的江南赋税。

大周全年赋税收入冯紫英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后期开海的特许费,和市舶司的关税收入也开始起来了之后,就更不好统计了。

但是前期他知道的,元熙四十二年,也就是永隆元年,大周全年赋税收入大概是二千二百万石左右,而后永隆皇帝这十二年中,前五年没太大变化,后七年则因为工商业发展略有增加,冯紫英没太过问户部那边情况,估计应该增加有三百到五百万石左右。

这个数字是折合的米麦来算的,不太科学,因为粮价波动较大,而且还会收到银子本身价值波动影响,但大周户部就是这么统计的,冯紫英也没辙。

当然这里边还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劳役问题,在地方上,很多地方都已经悄然采取了用银米折抵劳役,这又是一笔没法算的账。

这笔收入其实也充当了中央和地方上开支的一笔黑洞烂账,但同时也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润滑剂,毕竟这中间有较大的余地才能让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维系下去。

至于说中央也好,地方也好,肯定也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各种苛捐杂税,否则地方官员们怎么过活?但这都不是主流了。

说起来也是可怜,堂堂一个大周朝,每年财政收入也就三千万石粮食左右,如果把粟、麦、米各折二:四:四的比例,并且按照正常年的通州张家湾、湖广粮食主产区以及南京这个南都水运码头三个地方的粮价来进行一个加权平衡计算,大概三千万石粮食可以折到三千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可荣国府修一个大观园都能用掉三五十万两,算下来似乎都可以占到大周朝户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了,想想都不可思议,当然都说了,这都是帝国明面上的收入,还有其他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比如地方上的加征火耗和运输费用等,那就根本无法计算了。

而江南四省的赋税,也就是南直、浙江、福建、江西大概占到四成左右,而所谓核心的江南八府则占到了二成五左右。

这其中赋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田赋收入,而税收也就是商税、关税、杂税这些税种所占比例不高。

这也是原来大周本身就是一个纯农业国度的缘故。

但是随着开海贸易开始,加上冯紫英这只蝴蝶带来地对工商业的大力鼓励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