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五节 艰难博弈,人心惟危(3 / 4)

数风流人物 瑞根 1513 字 2023-06-18

如何来确定,是内阁诸公,还是朝中重臣来决定?何种方式产生?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亟待解释,但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不仅仅是朝廷和南京方面的争执,同样朝廷内部一样也有分歧。

「道甫兄,就这?难道就没有一些更详细的解释么?」高攀龙也有些不满意,「意外如何判定,如果重新确定太子,朝廷怎么来确定,什么方式?南京方面既然也认可,我觉得我们这边是否给了他们某些承诺,要不就是一些误解?」

李三才也知道这个问题可能最棘手,在谈判时,双方也是撕扯最长时间,即便是到现在,准确的说也没有达成一个双方都完全认可的规则,或者说更多的是各自理解表述。

「我们是这么看待的,太子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肯定有优先继位权,这并非儿戏,但太子是否合适,朝廷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朝廷是指阁臣和重臣,如果超过五名阁臣都认为太子不再合适,且重臣中有八成也赞同阁臣意见,那么朝廷有权撤换,…….……..「

八成?所有人都默默计算起来,二十九名重臣,七成就意味着是要有二十三名重臣外加五名阁臣都认

为太子不再合适,便可以易储。

汤谬二人不计,如果未来万统帝能拉拢到其中一名阁臣反对,那就太子之位无虞,同样即便是拉不到阁臣支持,重臣中如果能获得七人支持,也可以否决易储。

如果说阁臣不好拉拢,那么七人重臣就相对容易了。

现有的二十多位阁臣中,分属南北和湖广西南岭南,但其中未必都是赞同一定要易储的,许多人对是否易储并不太关心,只要能确保士林文臣的主导权,那么易储不易储影响不大,甚至还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我们有了这个姿态,认可永隆一脉也有继统权,那就算是尽到责任义务了,但这却和真正做出决策的内阁几位想法不太一样,毕竟做出这个决策的是他们几个,天下士人们都会把责任记在他们头上,他们更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甚至被记入史册中。

所以他们内心还是更希望在义忠亲王,也就是万统帝之后,皇位重新回到永隆帝一脉上,这样他们对天下士人也就能有一个交待了,也不必担心日后史书上给自己几人记上一笔。

义忠亲王同样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肯在这上边做让步。

但现在摆在这里,逼得双方要达

成一致,就必须都要让步妥协,所以才会得出这样一个含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