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乐以治心 礼以制行(3 / 4)

行为上做得很好,但内心与行为并不一致。正所谓,凡学者,求其心为难,要改变人的心最难,人跟人相交要得到彼此的心也最困难。国家安宁、民风淳朴,需要礼乐制度的引导与匡正。一旦这道防范邪恶的堤防不再存在,各种坏事便畅行无阻,各种灾难便随之临头呀。”帝台长老说道。

“是呀。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女娲说道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女娲头领说的好呀。钟鼓管磬,羽籥干戚,是表达乐的主题的器具。舞者的身体屈伸俯仰,一开一合忽慢忽快的动作,是表达乐的主题的文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是表达礼的思想的器具。宾主升堂下堂,彼此周曲回旋,服饰或裼或袭,是表达礼的思想的文饰。因此,知礼乐之情的能制礼作乐,识得礼乐思想文饰的能记述礼乐。礼乐都有形式与内涵两大要素,内涵是本,形式是末,人们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所以我们祖先再三叮咛,切不可本末倒置。”女尸长老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好,女尸长老解释的也好。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乐出于心,听之则欢,乃人情之不可变者。礼形于貌,乃事理之不可易者。乐主相亲,是主领其同。礼有等差,是分别其异。礼乐所说义理,统管人情。礼与乐,各有所重,故需相互依存,互相配合为用。礼有等差,若仅有礼,则人们不易聚合。乐主和,故可调和差异,使之和谐相处。所以说礼乐教化,互为一体,不可偏废。”巴蛇长老也说道。

“巴蛇长老说的也非常好。致乐以治心,礼以制行,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正其心,则知变通、正直、慈爱、诚信之心从内心油然而生。乐能感人,使善心生。易、直、子、谅四善之心生,则令人和乐。心乐,体安而不躁,性命可致长久。志明行成,久而不改,故人皆信其德行,敬其威重。不须言而信之如天,不须怒畏之如神,神圣详审于乐以和治民心,故能如此。”柏黄大匠说道。

“是呀,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