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丰收,新作物登场亮相(2 / 5)

何物?”

刘协就满脸笑容的开始科普,“这个就是红薯了,非良田都可以种植,产量极高还不需要精耕细作,可以说,这就是未来几年内,解决我大汉百姓温饱问题的一大关键。”

卢植眼里泛着红光,“真能当作充饥裹腹的食物?”

刘协也不多说,直接指了指旁边架起来的一排大铁锅,“等一会儿,大家可以一起尝个鲜嘛。”

然后冲周围的人群扬声道:“见者有份哈。”

围观的群众轰然叫好。

很多人对这个“小道士”其实都算不上熟悉,但是能被众星捧月般的围在一起,摆明了就不是一般人物,哪怕对方看起来就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所以,能跑过来看热闹的,也肯定不是有心闹事儿的人,没人会无脑的去招惹是非,看看能不能因此受益才是重点。ωωw.

蔡邕的关注点,却忽然放在了那几口大铁锅上,“这是什么物事儿?看上去非铜非陶的,倒像是铁器呢。”

刘协也没有遮掩的意思,“蔡公说对了,正是铁器,也叫铁锅,不但可以蒸煮焖炖,还可以煎、炒、烹、炸呢,有机会的话,我带蔡公去品尝一下新式烹饪方法做出来的美食。”

之前说过,汉代的饮食文化,其实是很简单的。

除了拿火直接烧烤,就是用鼎或者陶制品去蒸煮焖炖,至于炒菜什么的,那就纯粹是痴心妄想了。

历史记载最早的炒菜烹饪方式,还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里才首次提及。

而真正的普及开来,还得算是宋朝,也正是随着铁锅的出现,而逐渐被广为人知。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一方面,是这会儿的冶铁技术还比较落后,工艺上有所欠缺,很难打造出薄底的铁锅。

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汉代的铁器,还属于稀缺金属,比铜都要贵,这种情况也会一直持续到唐末宋初。

所以,那几个朝代的铁,基本上都用在了最重要地方,比如铠甲兵器、农耕农具等领域,甚至唐朝还明令禁止过:文武百官死后,不可以用兵器陪葬。

这也是在后世墓葬中,压根儿就看不到威震中原的陌刀影子的真正原因了。

所以对于刚刚见证过那么多烧窑工坊的蔡邕来说,对于刘协推陈出新的奇思妙,早就有些见怪不怪的,似乎再多一个铁锅,也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儿。

倒是听到有新式的烹饪方法后,不由自主的暗中咽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