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言出,蔡伯喈得脱漩涡(2 / 4)

竟,这人也算的上是一代大儒了。

不但参与续写了《东观汉记》,刻印了熹平石经,通晓经史,还精善音律、辞赋、书法、术数、天文等,名气极大。

否则,也不会被董卓强行征辟过来,先是担任祭酒,然后举为高第,三天之内,遍历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台,留下个近乎于跳跃式升迁的传说了。

董卓利用的,便是他的名声和身份,试图借此拉拢一波士人为自己所用,进而分化以袁家为首的士族阶层。ωωw.

可怜蔡邕研经治学没问题,搅进**这趟浑水里,那就只有被人来回利用的份儿了。

从董卓到王允,莫不如此。

所以,刘协觉的此人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

因为他的确有些欣赏这个人一身的才华,绝对不是对他的女儿蔡琰,这个传说中的大才女,存有任何觊觎之心。

单纯就是觉的蔡邕此人,如果放在自己的身边,要比掺和进朝堂上的明枪暗箭中,会有用处的多。

想到这里,再次向刘辩拱手施礼,“协还有一事相求,希望皇兄恩准。”

刘辩今天似乎也重新认识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这会儿也已经镇定了许多,“协弟但说无妨。”

刘协恭声道:“协还处于进学之龄,所以想斗胆延请一人,迁去伏波岭日夜教导……久闻蔡公伯喈世之大才,名震寰宇,协仰慕已久,还望皇兄成全。”

一方面是在陈述对蔡邕的崇拜之情;

另一方面,也等于很明确的表明了态度,废立之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刘协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

何太后瞬间眼睛就亮了。

看向刘协的目光,都变成了狼外婆的样子,“进学乃人生大事,不可耽搁疏忽,那就着蔡伯喈迁中郎侍读,封平津乡侯,陪侍渤海王左右。”

蔡邕连忙长身施礼,“臣,遵旨。”

心里也随之长舒一口气。

当初被董卓征辟,他最开始是没有应允的,然后董卓传话,“不来就诛你三族。”

他也只能屈从于对方的**威之下。

现在好了,好运直接砸在了头顶上,教书什么的当然不在话下,主要还是趁机摆脱了董卓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那层束缚。

这个时代,文人尚且还有个相轻呢,屈从于一个粗鄙武夫,那还不直接被鄙视到死?

所以,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