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战略重心要转移了(3 / 4)

些士族的主意。

目的都是这些人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资财。

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书城之中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卢植、蔡邕、郑玄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有了这座城池藏书,外面打翻天他们也懒得管,反正不会有人敢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攻打书城。

受他们影响,书院的学子和专门入城读书、抄书的游学士子,也是心无波澜,专注的扑在学问之上。

初平二年的十一月,在一片恐慌中开始,然后就渐渐的归于平静了。

刘襄是在一个月以后拿到的成品望远镜,两节套筒,可伸缩的单筒望远镜,完全抽出来长一尺三寸,就是三十厘米,合拢之后长八寸,就是十八厘米。

物镜镜片是直径一寸半的凹透镜,目镜镜片是一寸二分的凸透镜,为了保护镜片,两端都有能盖上的盖子。

镜筒的内外壁都髹了黑漆,外壁黝黑发亮,像上等的漆器一般润泽饱满,内壁却漆黑一片,没什么反光,不知道用的什么手艺。

为了美观防滑,外侧的套筒上雕刻了嘲风的纹饰,就是那个传说中龙跟鸟生的嘲风,好登高望远,古人总把它的雕像放在大殿屋檐的四角上面。

工匠把嘲风的形象雕刻在望远镜上,是想要附魔的意思?

一共做出来八大一小,九个望远镜,分别用长条状的木盒装了,木盒里面还做了能稳固的支架,垫了柔软的红色丝绸,既美观又能防止碰撞,手艺精湛,美轮美奂,相当不错。

“六位工匠,改良军械,有大功,晋军爵一级,赏万钱。”刘襄下令赏赐,重点是军爵,一万平安通宝也不少,依现在新币的购买力,相当于三斤黄金了。

望远镜做出来了,得想想给谁使用。

当然是军用,要配发将领,要不然都留手里当玩具吗?

数量太少,稀奇名贵,还可以当做异宝赏赐,提高属下的忠诚度。

所以,独挡一面的阎柔、杨槯不能没有。他们两个有,要是崔奕没有,那家伙肯定跟自己闹别扭,必须得给,于公于私都得给。

匠作监的王兴给他个小的当样品,既有了颜面,也能提高他继续想办法制作望远镜的动力。

协助自己统管中军的赵云,不能少了他的。

越骑营经常会有游击任务,严纲也是早期追随自己的元老,任劳任怨,立功不少,不给一个不合适。

加上自己留一个,还有两个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