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定青州(3 / 4)

而北海相也属于被贬,当初董卓想要废帝的时候,他跟董胖子对喷,被从虎贲中郎将撸成了议郎,董卓还不解气,又把他指派到了黄巾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担任国相,就是想借黄巾军的手弄死他。

刘襄没理他,直接将北海国除国,孔融立刻就成了白身。

这老头“高高兴兴”的就跑了,听说直奔书城而去,要跟人辩经。

或者叫对喷更合适?

书城已经建好了,正在分类向城中搬运书籍,并且趁机造册。

书院的学子也全部南下,涿县书院被改成了幽州治下的学府,分专科开展教学,主要是培养计吏、仓曹的算学,培养书吏的文章典籍,培养功曹的律令,培养典农佐使的农学。

就是造纸作坊不尽如人意,生产不出利于书写的好纸,匠人们正在研究。

慢慢研究吧,刘襄也不懂造纸,大概听说过的流程,就是把物料泡软了或者蒸熟了,然后捣成纤维,再放到水池里面捞纸。

其他的就两眼一抹黑了。

流程告诉了工匠,让书城的造纸作坊用竹子、藤条去试验吧。纸这玩意,适合记载和传播,是极好的东西,但他不会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上吊去吧?

他没有着急上火的功夫,还得研究怎么打泰山郡和琅琊郡呢。ωωw.

袁术的求援信使前几天就到了,开春之后,他被六路围攻,挺不住了。

不知道袁绍付出了什么代价,刘表出兵南阳,曹操从颖川南下,陈温在庐江缠住了进犯的兵马,九江太守刘邈和丹阳太守周昕出兵增援庐江战场。

他自己领兵四万,攻进了汝南。

真够狠的,是想一战就弄死袁术的节奏。

这不行,弄死袁术之后就得结盟来打自己了,刘襄必须得出兵,把曹操和袁绍的注意力拉回来,把兖、豫、徐、扬四州的形势搅乱,让他们不能合力。

围魏救赵的道理不用说,出兵兖州就能拉回曹操,出兵徐州就能调动袁绍。

可他想趁此机会,一举拿下泰山、琅琊两郡之地,掌握攻伐兖州和徐州的战略主动权。

那就得分个先后了。

第一步先把之前就看押的一万多人迁走,这些人跟青州的士族豪强有关联,至于关系有多深,他没功夫分辨。

将他们以及他们的家眷,分成小队,迁移到辽东各县分田种地,如有反抗,斩首示众。

这些人是青州士族豪强在军方的力量,也是造反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