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徐州易主(3 / 4)

袁滂毕竟年纪大了,闲聊一会便有些精力不济,刘襄亲自送他回到了袁涣府上,袁涣整天泡在工地,已经有段日子没见到人了。

自袁府回来之后,便请托郑玄、管宁两人,邀请卢植来书城相助。果然如袁滂所料,卢植并未拒绝,几天之后,郑玄等人便携卢植请见,众人就书城之事畅谈一番。

书城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负责管理、校订书籍的秘书监、校书郎和经学博士,二是学院,三是城防。

因为其特殊性,最好能用德高望重之人充任,就算是负责城防事务的守将,派个不通学问的将校也不太符合氛围。而且书城的声望一旦打响,没有哪个**会冒着得罪全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死命攻打这座城池。M.

所以,卢植被任命为书城的都督,提督书城内外诸军事,他也同意会在闲暇之余办个讲武学堂。书城的守军是六百多个千牛备身,这些人是安平军的备用军官团,希望能在卢植的手下学到些本事,如果有效果,在役的军官也可以轮换一下。

城内配备的司煊、贼曹也归其管辖。

郑玄、管宁、邴原、刘洪等人除了学院事务之外,还要兼任五经博士。

蔡邕被“劫”回冀州之后,就一头扑在了藏书上,带领在将军府的书吏和学院的学子之中,选出来的三百多人,组成了秘书监,刘襄任命他为监令,佐使由他自己去选人。

这老头选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女儿、刘襄的媳妇、以才华闻名的女子:蔡琰。

这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汉代女子的地位挺高的,封侯的都有好几个呢,没什么可惊讶的。

管理书籍的人员,以后还得慢慢增补,这就不能着急了,因为此时的书城正在挖掘地基,离建成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

与地基一起规划的,还有防火的引水渠、蓄水的池塘和排污、防涝的下水道。

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城市下水道体系,但只在京师等等大城才有,官员、富户的居住区有排污的沟渠,平民的居住区用的是渗井。

渗井就是个旱井,里面装了砂石、木炭,用来过滤污水。

隋朝在汉长安的边上修建大业城,就是因为汉朝长安的渗井用了几百年,污染了城区的地下水,那里的水不好喝,所以才在龙首原那边另建新城的。

唐朝的长安就是隋朝的大业城,跟汉朝的长安不是一个地方。

新建的书城和邺县的北城区都布置了下水道,没有安排渗井,